一、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要早因为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换了一个新环境,要有一段适应时间,早放养,就能在天气转暖后立即吃食,延长生长期。在放养鱼种时,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雨、雪天都有可能使死亡率增加。
二、苗子要好放养的鱼种一定要精心选择,首先是鱼种体质要好,鱼种肥满,体形正常,大头小身子的鱼不能要,鳞片要完整,鳍条没有破损,身体表面光滑。苗种好的另一标准是:鲢、鳙鱼[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可放13厘米以上的一龄鱼种,如果有0.2―0.25公斤的隔年鱼种则更加理想;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也可放13厘米以上的一种鱼种,好是0.25―0.7公斤的隔年鱼种;鳊鱼或团头鲂可选10厘米以上的;鲤、鲫鱼放7厘米长的鱼种就可以了。
三、密度要合理一般来说,如果鱼池的水质较清爽,又能及时加注新水,可“依饵定种”,也就是说,可根据能供给的饵料多少来决定放养鱼种的数量,饲料来源充足,可以多放一点,如不足,就可少放。
四、消毒要严格要特别强调“以防为主”的原则,在放养鱼种时应该用药液消毒,消毒用的药品种类很多,简单的办法是3%―4%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洗5―10分钟(水温10―20℃)。
五、混养比例要适当一般水质较肥的池塘等水体可多放鲢、鳙鱼,比例大约为70%左右,再搭配25%的草鱼和团头鲂及5%的鲤鱼和鲫鱼;水质清瘦、草多的池塘水体,可多养草鱼及团头鲂,这两种鱼再加上鲤鱼可占70%,再搭配30%的鲢、鳙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