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抽象的,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是要仔细的去操作,在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疏忽操作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并不少见。在长期的摸索和总结中,有关水产从业人员普遍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虾病“以防为主”。只有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降低成本,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利润。以下介绍一种较为有效的南美白对虾黑鳃、烂鳃病的预防方法:
1、彻底做好池塘清理工作
要对池塘进行严格的消毒及除害,把有害病菌及有可能携带病原的生物最大限度杀灭,对连续养殖南美白对虾3年以上,特别是有发病史的池塘更要重新翻推、整理并安装良好的排、进水设施。
2、遵循“养虾先养水”的原则
水是虾的直接生存环境,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将“肥水”、“稳水”工作做好,减少南美白对虾患病几率。实践表明,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施用活菌微生物制剂可以培养丰富的有益藻类、菌类。利用这些有益生物来调控整个养殖水环境,最终达到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增强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造氧功能,降低**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的目的。
3、掌握合理投饵量,适时施用底质改良剂
[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在夏天高温季节,残余饵料、对虾排泄物及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池底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并消耗大量氧气。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适时施用底质改良剂,利用其化学、物理、生物特性分解、吸附、利用、转化、**底层有害物质,改良对虾生长环境。
4、充分利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养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设备,特别是中午和夜间。中午,水体表层受阳光直射,藻类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在此过程中吸收整个水体的二**碳,放出大量氧气,使上层水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非常充足,有时达到饱和的状态,而底层水溶氧量却仍然很低;夜间,藻类已停止光合作用,池中有机物质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对虾进行生命代谢活动也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经过5~8小时的消耗,水中溶解氧,在黎明前明显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水中充足氧气溶解量,避免某些厌氧致病菌过量繁殖,应在中午及夜间充分开启增氧机均匀搅动水体并向水中输送氧气。
5、在肥水培藻时一定要选用知名厂家生产的虾类专用肥料,如使用农家肥时一定要经严格发酵消毒,以免在此过程中,带入可以侵害对虾的病原生物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6、选用优质人工饲料,定时对水体消毒,投喂内服药物可以有效预防黑鳃、烂鳃病的发生。优质人工饲料的营养较为全面,而且也较为安全;而鲜活饵料则有携带病菌的可能。在投饵过程中适当的添加维生素C;有针对性的选择内服药物;定时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一部分**藻类,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以上这些措施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7、采用特效的重金属
[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降解剂消除或减少重金属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