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烂鳃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给鱼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措施。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鳗鱼烂鳃病病原、症状和防治:
鳗鱼烂鳃病病原
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带菌鱼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鳗鱼烂鳃病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解剖病鱼,可见其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鳃上黏液增多,常带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每天清晨,可看到呼吸困难的病鳗在池边离群独游,或靠岸边食台上,甚至有的爬上岸用皮肤呼吸。通常内脏**外观正常。
鳗鱼烂鳃病防治
预防
烂鳃病多种多样,这里重点阐述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烂鳃病和爆发性[**时**的作用或威力。]烂鳃病。
1、传染性烂鳃病。传染性烂鳃病是由个体鳗鱼鳃丝破损,有时因为寄生虫伤害造成鳃丝**,细菌[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趁机而入,引起烂鳃病。这种烂鳃病经常出现,但也很容易控制。在日常养殖过程中,特别是排污以后发现一两条“伤苗”,仔细检查是烂鳃病,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属于传染性烂鳃病,只要你顺便下一次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抗菌素[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第二天就好了。有时也不必下抗菌素,只要下一些消毒剂就可以解决。但是,如果你下药不及时,耽误了下药时期,也会引起大量传染,造成不应该的损失。预防传染性烂鳃病:1加强责任心,排污的时候技术人员应该跟班作业,做到早发现早处理。2每隔3-5天正常消毒一次,因为鳗池里多多少少都有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每时每刻都在繁殖,正常水温下,每过一个小时会繁殖一代,当水体中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对鳗鱼就形成威胁,而在这个时期刚好你的鳗鱼鳃丝有了破损,细菌就趁虚而入,造成烂鳃。因此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每过3-5天就进行一次消毒,实际上就是预防传染性烂鳃病。
2、爆发性烂鳃病。这种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时节,特别是气候突变,台风、暴雨,水质波动大,温差起伏无常,池中有害物质在反常的气候作用下,迅速发展,鳗鱼处于应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爆发性烂鳃病,这种病发病率在15%~20%之间,死亡率达5%~10%之间。如何预防爆发性烂鳃病:1高温季节要经常检查鳗鱼健康情况,发现虫害及时处理,发现肝脏等部位有问题要及时调节营养结构,补充体质,让鳗鱼自身有较好的免疫能力。2平时要注意观察气候变化,如遇台风暴雨,要提早消毒,提前停食,做好各项技术性应对措施,以防万一。3高温季节,投饵量应控制在七分左右,鳗鱼少吃,肝脏负荷小,免疫力增强,遇到特殊情况不会那么脆弱,在应激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病。
治疗
治疗烂鳃分四个步骤,概括起来用四个字“调、杀、洗、消”.其具体做法是:
1、调:调节水质,治病先治水,治水先治池。池中水位、卫生、增氧等一切是否正常,水中的理化因子是否超标,然后进行必要的调节后再考虑下药,如果这些生态环境没有处理好,就急着下药,可能会收不到治疗效果。
2、杀:杀灭霉菌。先把鳗鱼鳃部表层的霉菌**,用二**氯或其他消毒剂,要选择对霉菌、细菌都有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先攻破层“微生物链”.通常用药量为平时消毒的两倍,要彻底杀灭,药浴3个小时后再进行第三个步骤。
3、洗:就是清洗鳗鱼鳃部粘液,把鳃部的粘液污物、碎屑等杂物清洗干净。通常用中药:黄连、五倍子、板蓝根、穿心莲等中草药,熬汁取液,全池泼洒。这些中草药性寒,清凉解毒,消炎杀菌,而且有催粘作用,能清洗鳃部粘液,如果鳃部粘液、污物处理不干净,你下再大的药物也收不到治疗效果,因此清洗很重要。
4、消:后一个步骤,就是消炎杀菌。中草药浸泡3-4个小时后,接着下抗菌药物,通常用土霉素等对烂鳃病细菌比较敏感的抗菌素药物,药浴时间在16-18小时,连续治疗2-3疗程。在下抗菌素之前,必须做好前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前面工作做好了,可以说是为后面治疗开辟了道路,扫清了障碍,那么后面的工作就好办多了。可以做到药下病除。如果前面工作没有做到位,后面的治疗很难凑效。
关于鳗鱼烂鳃病病原、症状和防治的内容就介绍这么多,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技术的内容,请关注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