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正强朱行超
前言: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虾塘开始转养石斑鱼[石斑鱼(英语:Grouper),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因有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市场需求,而石斑鱼外塘育苗投资少,许多对虾养殖外塘只需略作改动,即可做石斑鱼育苗使用,尤其石斑鱼育苗利润也相当可观等等原因,造成目前海南、湛江等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转做石斑鱼育苗。本文作者朱工多年前就有丰富的石斑鱼育苗经验,近几年也一直协助海南乐东等地石斑鱼育苗养殖户,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
本文就是朱工总结了他多年来,对石斑鱼育苗方面的技术观点和经验,由海南正强公众号以连载方式推送,供大家借鉴参考。
在石斑鱼苗[也叫“鱼花”。]种的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降低相互残食是重点,强化营养、提高活力是根本。
如何降低自残[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提高鱼苗成活率?
一、提前投喂与增加投喂次数
提前投喂对降低鱼苗自残有明显作用,一般每天早上天一亮,鱼苗就要觅食,此时如果水中生物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不足,鱼苗就会自残。因此每天都要在天亮之前提前半小时投喂。海南一般是早上5点左右投喂第一次。
另外喂食次数多,使鱼保持饱食状态也可以明显降低残食比例,所以每日喂食4次(生物饵料与配合饵料各2次)。
二、根据鱼苗生长阶段,适时更换饵料,投喂适口饵料。及时投喂足量的适口饵料,是降低自残的重要方法。
三、保持合理的培养密度
全长10mm仔鱼,密度应在400~800尾/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全长超过10mm时,密度不超过在200~400尾/立方米为好。
四、在水体中设置掩蔽物
如悬挂海藻、麻黄树叶等,或底部投放塑料管[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等都可减少互相残食。
五、及时起捕过筛分苗。
在一般情况下,石斑鱼苗在全长2cm以上就会发生残食现象。有时,由于被吞食的鱼苗个体过大,吞不进,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从而大大降低苗种培育成活率。所以经过30天左右的培育,当90%以上的鱼苗已经收完翅膀,长到2.0~2.5厘米要及时起捕,并立即分筛,尽可能统一规格,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通过投喂鱼糜驯化,尽量将其喂饱,可以减少自残,以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如果暂时没能出售,为了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一般约2天筛选一次,水温较低时可3~5日筛选一次。先排水至水深0.8米左右,开始起捕。起捕时使用布网,选择鱼群多的一角,网围池塘的1/4面积,保证一网起捕的鱼不能太多。小心将鱼种捕起,运到水泥池分规格、暂养待售或标粗。
图/东少、潘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