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产生氨氮、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
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常用的也是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应保持草绿色[草绿色因颜色如青草而得名,RGB值分别为153、204、51,多用于女式服装如连衣裙等上。]或茶褐色[茶褐色,读音chá hè sè,汉语词语,指像浓茶水那样的深褐色。],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1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鱼塘应尽量保持高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