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黑斑病
[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目前病因不详,病虾腹部每一节两侧的侧叶上出现一个白斑,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变黑。此病感染率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指标之一。]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改善水质、投喂鲜活饵料及在饲料中添加0.1~0.2%维生素C可对疾病起缓解作用。
2.黑鳃病
[黑鳃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轻时河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此处所指的黑鳃病是由非生物
[非生物的范畴非常宽广,如光、温度、水等等。]引起的外鳃丝组织坏死变黑,镉、铜、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臭氧、原油、氨、**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物质的污染,均可引起黑鳃病。鳃丝坏死,失去了呼吸机能,轻者影响对虾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蜕皮时就会死亡。重者在水中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量不足时会大批死亡。在为了治疗疾病使用硫酸铜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高锰酸钾时切勿过量与长期使用。对利用**海水的养殖池,必须注意水中镉、铜、锰等离子含量。
3.生物寄生性疾病
壳吸管虫
[吸管虫(Suctorida)原生动物的统称,包括淡水和咸水的种类。]、莲蓬虫、楔形藻、菱形藻、颤藻、浒苔等都会附生在对虾的体表和鳃上,对对虾或幼体的游动、摄食、呼吸等造成影响,使之体质下降,引发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水质、底质**有关,优化养殖环境可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