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放虾苗前的水质培养

养虾池清池消毒后进入经过滤的海水,使虾池水位达1米~1.2米左右,然后封闸消毒。可用“鱼安”或“强氯精”2ppm~3ppm或漂**20ppm进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间出现发光,可用“虾苗清”,或“灭光保水灵”处理。消毒3天~4天后,施肥培水。培水可选择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

生长素、“肥水王”等,也可用尿素、磷肥。肥料用量多少应视虾池的底质和水深情况而定。投苗前水质培养的标准要使水色达到茶褐色、黄绿色,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0,晚间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活动。达到以上标准后可以投放虾苗。投苗前可用少量虾苗先行试水,2天后观察虾苗活动正常后再投苗。

二、投苗后前期水质的调控

虾苗投放入池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虾池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等会摄食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而虾苗会摄食浮游动物,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生长老化,使水体中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会减少,虾池水色会变化。此时要根据池水状况和天气情况,适当追施肥料。肥料选择和施肥量

[施肥量,是指肥料施用的数量。]

,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此时,控制水质标准是“肥”“活”。

三、中期水质调控

投放虾苗一个月后,随着虾苗的生长,其食性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而浮游生物在虾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体的环境,调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须控制浮游动物的生长。由于投喂人工饲料不断增加,池内残饵相应增多,加上虾的排泄物

[排泄物指一生物的消化系统中任何排泄的固体或液体,通常指人类的。]

和池内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机物的沉积,使虾池变“肥”,此时要设法减“肥”。调控的方法:一是观察到水色较深、透明度过低时,可向池内泼洒一些**消毒剂,把池底沉积的有毒物质**,降低毒性。同时可**一些藻类,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注清洁的淡水。调控水的标准应达到“清”“活”“爽”。“清”——清净、无混浊、无明显的悬浮物;“活”——水色有变化、有动感,不是死水一潭;“爽”——清爽。

四、后期水质调控

对虾养殖进入后期(60天以后),随着虾的长大投饵不断增多,虾的排泄物不断增多,加上池中浮游动物的不断老化死亡,造成池底有机沉积物增多,虾池自身污染日益加重,此时特别注重水质管理和调控。一要准确掌握和控制投饵量,不要超量投饵。二要清底排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要勤排污。没有中间排污的池塘,可安装吸污泵,把池底污物吸抽出池外。但要注意吸污方法,不要把池水搞成“翻底”。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