鮰鱼,也叫鮠鱼,形似鲶鱼,和昂刺也十分相像,是生长在江河底房的一种鱼类。它依靠摄食生长在水中的各种细小的无脊椎动物维持生命,这种鱼肉味十分鲜美,鱼膘肥厚[词语,(1).谓食物肥腴丰厚。],可制成鱼肚。很多人对它都不是很了解,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为大家详细介绍鮰鱼是什么鱼鮰鱼习性,内容如下:

  鮰鱼是什么鱼

  长吻[长吻体*露无鳞,头顶为皮肤所盖,仅枕骨部*露。]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着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基本信息拼音yǎnxiǎo 注音ㄧㄢˇㄒㄧㄠˇ 引证解释见“眼孔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鱼鳍的一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昆虫的颜色多数是由体壁和它的衍生物产生出来的,也有的来自不同的皮下组织或血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通常指一种色彩,有时也用作形容词,表示*暗、消极...]

鮰鱼是什么鱼,鮰鱼习性

  鮰鱼体长,吻锥形,向前显着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长吻鮠体色灰白,各鳍灰黑,吻锥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对须。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生存温度0~38℃,适生长水温25~28℃,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放慢;耐低氧与家鱼相近;性成熟期为3龄,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6月产卵。

  长吻鮠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鮠科,鮠属。外形与珠江流域的名贵品种斑鳠(俗称魽鱼)颇为相似。身体呈纺锤形,头较小,吻尖而长,口下位。体表光滑无鳞,体色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体侧无黑色斑点,有脂鳍。生活于水体的底层,性喜群集,较温驯。池塘养殖起捕率高,一网起捕率可达98%以上。对溶氧的要求较高,一旦缺氧浮头,容易造成死亡。对硫酸铜、硝酸亚汞等药物比较敏感,不能按常规用药。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孵化的鱼苗,到年底可长到400~500克,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500克。在天然水体,长吻鮠以小鱼小虾为饵料,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完全摄食人工饲料。

  鮰鱼习性

  1.鮰鱼一般生活在江里,不结群,而是单独活动,匍伏于乱石[《乱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堆中,只在盛夏江水陡涨的大浑水期才离开乱石,到水面或中层水域觅食,这时候很难钓到。以激流洄湾的“夹缝”之中潜藏较多,所谓“夹缝”,即指江水主泓与洄流间的一片明镜似的缓水之下,水深至少10米。在此鮰鱼好停患,饵钩易稳定。鮰鱼不成群结队,所以不会像昂刺那样一次能钓很多;一次能钓个四五条运气已经很不错了,大多都在一二条、或“放空”,则是常事。

  2.长江之中,并非处处乱石底的洄湾都有鮰鱼。鮰鱼对水质也有要求,若是一泓清水而无工业污染,则这类乱石底的洄湾必有鮰鱼;若水质污染严重,则不会有鮰鱼存在;闸口一般也没有鮰鱼。

  鮰鱼选购技巧

  鮰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至于虾头变红,虾肚纹路不清晰,虾肚由白色变成*白,肉质疏松、颜色泛红、闻之有腥味的,则是不够新鲜的虾,不宜食用……

  鮰鱼保存方法

  洗净擦干后,用保鲜膜包好,于冰箱冷藏保存,1-2天内需食用完毕。

  此外,鮰鱼体表浅灰色,也有泛白色,臀鳍上有硬刺,腹鳍低而长,鮰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它和鲥鱼、刀鱼、河膝加在一起,被人们誉为"长江四鲜"。以上就是鮰鱼是什么鱼,鮰鱼习性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