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当前国内水产养殖的状态岌岌可危,整个环境*霾一片,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的战败者必然是养殖户,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将受到严重威胁,据了解水产养殖一直处于自由和自然发展状态,加上管理机制上的问题,目前水产养殖疾病控制完全依靠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有过水产养殖经验的朋友们都知道,水体生物的肠胃疾病非常普遍,一直也是水产养殖上的一大困扰,怎样解决现状?过去养虾**都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对虾肠炎

[肠炎是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病,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滥用或超剂量使用,导致使用后效果很差或基本无效,疾病的高风险威胁使得养虾人急需一种可完全或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添加剂出现。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02年成功研发生产出活菌微生态制剂

[制剂 zhìjì ,药物制剂,简称为制剂(Preparations)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所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

南美白对虾肠炎病的发生及活菌微生态制剂的防治作用

,其系列产品一经推向市场立即受到广大养虾人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其防治对虾肠炎病的效果可完全替代甚至超过抗生素。

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对虾肠炎病的发生以及活菌微生态制剂对其的防治作用。

肠炎病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季节一般为6-8月,病虾体长5-7cm。病虾的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变红色,胃部最明显,中肠后部也变红或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肠壁红色素细胞扩张,有大量血细胞**。病虾不活泼、厌食、生长缓慢,但未发现死虾。

消化道变红、肿胀和混浊等症状从体外就可看清。解剖病虾,取出消化道,从胃、中肠和直肠剪开各取一小段,将肠壁用压片法,在高倍镜下检查血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扩张的情形。

一、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主要是因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其症状为:病虾消化道呈红色,胃部最明显,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此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主要由于水质恶化或饵料**所致。

1、预防

①进行清塘消毒。虾苗放养前一定将淤泥清除干净,然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机率。

②水质调节。经常使用水质调节制剂进行调水,防止水体和底层有害物质大量积累,施入微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提高虾苗的抗病能力,保持水体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在调水的同时,间隔使用底质改良剂

[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

进行改底,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通过施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

③在养殖过程中,饵料中定期添加活菌微生态制剂“肠泰”,每瓶500ml拌料100-200斤;或使用本品进行全池泼洒,使用本品可以提高虾的免疫力,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减少发病几率。

  

2、治疗

①首先,发现疾病后,要注意进行调水和改底,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②饲料中添加活菌微生态制剂“肠泰”,每瓶500ml拌料50-100斤,连用3-5天;或使用本品进行全池泼洒,每亩1瓶。

  

二、吞食蓝藻产生的肠炎

由于虾池蓝藻过多,虾苗吞食蓝藻后难以消化,或消化后有些蓝藻含有内毒素,造成南美白对虾中毒。晚期病虾往往有细菌继发感染。症状基本同细菌性肠炎,两者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区别。

1、防治措施

①预防为主,防止蓝藻形成优势种群。

②调水改底,防止蓝藻进一步繁殖,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调水改底的措施可参照上面的方法。

③预防措施和细菌性肠炎相同。

2、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和细菌性肠炎相同。

使用活菌微生态制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功效:(1)解毒排毒,如肝中毒、红体病等;(2)对鱼虾的各种肠道疾病有特效,如各种肠炎、消化**等;(3)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⑷改善水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