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卵
1.采卵前的准备
为方便观察亲参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情况,采卵前可对亲参的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进行调整,临时加大到30个/m3以上,密度加大后便于集中观察,并且个别亲参排放[排放( discharge),指排泄放出;按顺序安放。]的性产物可对其它亲参产生诱导作用,加快产卵速度。另外,产卵用水必须经严格的砂滤处理,防止敌害侵入。
2.采卵方法
(1)自然产卵
亲参采捕时间适宜,或人工促熟好、性腺充分成熟的亲参,可在蓄养[蓄养(xù yǎng),意思是积蓄培养。]池内自然排放精卵。自然排放时间多在19∶00~22∶00,先是雄参排精,约半小时[深圳市半小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移动互联网o2o(Online to Offline)领域,基于生活服务行业,让消费者体验快速便捷的预订生活服务,为商家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服务标准化,高效化。]后雌参开始产卵。这种方法采集的卵质量较好,但不能人为控制产卵时间,而且产卵往往不集中,产卵批次多,缺乏计划性。
(2)人工**产卵
当亲参经过一段时间的蓄养,性腺充分发育成熟,有少量性产物排放,并且饵料、幼体培育苗设施已准备就绪时,可进行人工**产卵。人工**产卵可根据生产计划,人为地掌握亲参排放时间,集中催产,一次可获得大量受精[受精,指卵子和**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过程,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卵,便于后期的生产管理。在性腺充分成熟条件下,适当**获取的精卵质量同样会很高,大规模育苗生产多用此法。人工诱导刺参产卵的方法包括温差**法[**法(stimulus method)亦称“****法”。]、*干流水**法、紫外线照射法、解剖法等,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是温差和*干流水**法。**产卵多在傍晚16∶00~18∶00进行。
1、温差诱导法:将过滤海水用锅炉、电热器、日光照射等法升温,注入刺参蓄养池,使水温比原蓄养水温升高3~5℃。也可将亲参先以低温水处理,再放入高温水中**。
2、*干、流水**法:傍晚先将蓄养池内水排干,*干0.5~1小时,再用高压水流冲击10~30分钟,冲击刺参的同时将蓄养池洗刷干净,然后注入新鲜海水。
一般**后过1~2小时亲参便可开始排放。先是活动频繁,从池底沿池壁往上爬行,甚至将头部抬起在水表层不断摇摆,一般雄参先排精,排精后约半小时雌参开始产卵。多数情况下,上半夜22∶00前产卵即可结束。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的亲参尤其是采自池塘的亲参已无明显的产卵规律,有时上半夜不产,却到下半夜甚至凌晨才开始排放,也有的当晚不产而到第二天晚上大量排放。
注意:人工**法对亲参的应激较大,受精卵的质量会有所变化,即使泼洒“抗应激灵”(排卵前和排卵后2小时使用)。
(二)受精
1.人工授精
产卵前先备好塑料水槽、玻璃钢水族箱、塑料大盆、水桶等容器作产卵箱,并注满与产卵池水温相同新鲜过滤海水,放到产卵池沿上。发现亲参排放后,及时取出,雌雄分别放入产卵箱内,使其在产卵箱内继续排放,在产卵的同时及时添加**[**(semen)指雄性动物或人类男性在**时(通常处于性**状态),从尿道中射排出体外的液体。]并不断搅动,使卵处于悬浮状态,添加的**应是多头雄参排放的混合**,并要控制**添加量,镜检每个卵周围一个视野面有1~5个**即可。产卵箱内受精卵密度应控制在300个/ml内,如果密度过大,要及时分箱加水稀释。产卵结束后,将亲参从箱内取出,继续不断搅动水体,取样计数并观察卵子的受精情况,然后移入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池。
2.自然受精
当雄参在池内排精后,先让其在池内排放一段时间,池内出现一定数量的**后,可对雌参起到诱导作用,**雌参产卵。发现雌参开始排卵后,为防止池水**过多,要快速将正在排精的雄参捡出,将雌参留在池内继续产卵并在池内受精。在此期间最好微量增氧,以使精卵均匀分布,利于受精。当亲参全部停止排放后,将其全部移出。
池内自然受精方式,由于**较多,需要洗卵,否则会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及幼虫质量。把亲参从池内全部移出后,注满新鲜海水,静置半小时左右,待卵基本沉入池底后,用虹吸法将上层2/3的水吸出,再注入与原池水等温的砂滤海水,如此反复2~3次即可。但要注意的是,洗卵必须是在卵基本下沉后、胚体尚未转动前进行,如果亲参产卵时间持续过长,受精卵发育不同步,有的卵刚排出,有的已经进入囊胚期开始上浮,则不易再用虹吸法洗卵。
(三)孵化
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之后由卵膜孵出到达初耳幼体的过程。目前生产上主要有两种孵化方式。
一种是在幼体培育池内孵化。产卵受精后,按幼体培育的密度要求将受精卵直接移入培育池,孵化密度一般掌握在0.5~1粒/ml,此法孵化密度小,微量增氧,或静水孵化、每半小时搅一次池即可,孵化率较高。
另一种是直接在产卵池或专门的孵化槽(孵化池)内孵化。此法孵化密度较大,一般掌握在10粒/ml以内,需连续微量增氧,并辅以每小时搅池一次。
孵化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如果水质污浊、或虽经洗卵**仍较多,可用300目网箱排水,同时加入等温新鲜海水,通过流水改善水质。可视水质情况,在孵化池内泼洒0.2—0.3ml/m3水体的“海参金碘”,以抑制病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