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辽宁的大连、锦州、葫芦岛以及河北等沿海地区,频繁出现大面积的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肿嘴、吐肠、化皮[药材简介 化皮 (《岭南杂记》) 【异名】化橘红(《识药辨微》),化州橘红(《岭南随笔》),化州陈皮(《本草从新》),柚皮橘红(《中药志》),毛化(《广西中药志》)。]情况,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发病原因其实都与天气变化有关,大致有以下三点:
水温的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
季节交换的时候,养殖户为了使水温快速升高,使海参早下礁早摄食,会把参圈水位降到海参圈自身允许条件下的最低水位。所以在4至5月,由于天气变化造成水温的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会给海参带来极大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如:肿嘴、吐肠等。
因此,建议养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降低水位一定要适当,不能过于太浅;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海参使用抗应激产品(如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姜)。而参圈施用除草剂或放虾苗之前清除敌害以后没有及时解毒[解毒 中医名词。]、底改处理[处理是汉语词汇,读作chǔ lǐ,出自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有处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的解决问题,也泛指低价出售。],也会造成参圈池底发热,发黑,发臭等现象,以至于引起海参中毒吐肠、化皮等症状。可及时使用解毒碧水安等处理杀草或清除敌害的药物残留,然后施用底质净化颗粒处理底质。
可能有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
最近正是纤毛虫大量繁殖季节,严重时可导致海参在池底翻滚、吐肠等症状出现。建议全池泼洒虫虫草或纤灭,对体表纤毛虫进行驱除,同时也可将虫虫草拌料投喂对海参体内纤毛虫进行驱除。水体则可施用碧水爽或泼洒姜来缓解海参的应激反应。
海水大环境的不稳定
由于近些年来外海水大环境不稳定,有时水质条件差,海参圈里换水后,经常会出现倒藻、赤潮或水母、轮虫枝角类等大量繁殖。如果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海参吐肠、化皮等难以避免。建议使用正规驱虫药少量泼边,清晨黎明时分或傍晚日落时分[日落时分收录于谭咏麟2001年《爱自己》专辑,同时亦是该专辑的主打歌曲,更被誉为近年来阿伦最好听的歌曲。],一般推荐清晨黎明时分。或只对闸门口处理,一定要注意用量。可以少量多次,用后最好解解毒,抗抗应激。
还有平时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1.定期底改,消毒;2.定期调水,稳水。3.处理水母,或驱虫时要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处理水母时,建议使用漂**或三氯,有风时被风处泼边或无风黎明时分全圈泼边,也可根据海参体质来全池泼洒。
现在正是病害多发季节,总结起来就是:
应激解毒,改底要及时
杀鱼、杀草、杀虫后,解毒并改底
排水、换水要慎重
定期增氧、改底、抗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