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鱼[养鱼的鱼缸最好是长方形或是圆形的,不规则形或是三角形的鱼缸不要采用,养鱼的鱼缸摆放的高度不宜过高,水平面的位置最好不要超过一般人心脏的高度,因为从中医学角度讲,人的心脏属火,鱼缸有水,水克火于人不利。]才能实现养殖户心中的致富梦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鱼技术的掌握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养鱼技术之鱼苗[也叫“鱼花”。]的选择
挑选鱼苗需选体质健壮、生活力强的优质鱼苗,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是:一、看鱼苗群体色素。优质鱼苗群体色一致,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暗青色(鲤鱼除外),劣质鱼苗群体色素不一,为花色苗,并且体质发黑带灰色。二、看鱼苗游动情况,用手或木棒在鱼篓内将水搅动成漩涡,优质鱼苗逆水靠边游,劣质的测旋人中间,顺水游动。三、抽样检查。用一个瓷盘子,将鱼苗连水一起盛满盘子,将嘴平盘沿用力吹气,鱼成群迎风游来的为优质的,顺风漂去的为劣质的。也可将盘内的水慢慢倒净,鱼苗背背朝上,尾部卷曲成弧形并顺逆往复乱动的为优质的,鱼体壁紧贴盘底不动的为劣质的。
水库净水养鱼技术
净水养鱼是以兼顾水环境保护的渔业生产,追求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持足够净化水质的鱼类数量,控制水质质量。变传统养鱼为净水养鱼,两者可相互依赖,谐调发展。
水库投放的鱼种主要为鲢鱼、鳙鱼、鳊鱼、鲂鱼、鲤鱼、鲫鱼等,这些鱼被统称为净水鱼。
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为食,在水库中放养鲢鱼,可以利用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的浮游植物等天然饵料资源,同时体重每增加1斤,摄食过程中可吸收氮气14.5克,磷0.6克,碳水化合物57.8克,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确保水质安全作用。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主要以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为食,也食部分浮游植物,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其体重每增长1斤,在摄食过程中可吸收氮14.9克,磷0.85克,碳水化合物60.75克。鲢鱼、鳙鱼被称为水体的“过滤器”。
鳊鱼、鲂鱼是中层鱼,水体中的碎屑和藻类都是这两种鱼的主要食物。鲤鱼、鲫鱼是自然生长的土着鱼类,它们生活在水的底层,摄食水体底层的残饵和腐殖质,可清除大部分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层有机物腐化分解释放的污染物。也是水底名副其实的“清洁工”。
另外,水体中的乌鳢、鲶鱼等凶猛性鱼类也算得上水体中的除杂先锋,能大量摄食水体中的野杂鱼、病鱼、死鱼、动物腐尸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的野杂鱼虾的大量生长繁殖,防治病、死鱼等污染水质,减少耗氧因素,降低小型鱼虾对浮游动物的摄入量,促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间接吸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稻田养鱼实用技术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为主。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喜吃的天然饵料。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慢,为4.9%。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每平方米面积放2条草鱼就能控制住杂草生长,故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据试验得知,草鱼的回收率为94.77%,亩产35.73kg,草鱼的成活率和亩产量均高于其他鱼类。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吃食鱼的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池塘一般每亩投放1200~1800尾,粗养池塘每亩投放300~800尾;同时搭配滤食性鱼类每亩200~300尾。
(1) 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池塘消毒选择晴天进行,在放
鱼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加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起到杀灭病原体预防鱼病和改良底质的作用。
(2) 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力求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没有鱼病、寄生虫等。
(3) 鱼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的碘制剂或8ppm硫酸铜浸洗10~20分钟。
(4) 鱼种运输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水温15℃以下,4月底前结束运输为佳。
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鱼技术
网箱养鱼与池塘养鱼、工厂化养鱼等养鱼方式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在自然水域中设置网箱进行鱼类养殖,比较接近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条件,鱼肉品质好。
(2)网箱为养殖鱼类堤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生长场所,免受大型敌害生物的威胁,也易于控制竞争者和掠食者。
(3)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放养密度大,提高了单位水体的产量。
(4)网箱内外水流通畅、水质良好、含氧量较高,有利于鱼类生长、提高成活率。
(5)自然水域中有一定数量的饵料生物,可供网箱鱼类摄食,减少了人工投饵量,降低养殖成本。
(6)饲养管理方便,便于观察网箱中鱼类活动状况,如有异常,可及时采取措施。
(7)网箱养鱼在同一水域便于进行多品种区域性混养,且可保持各网箱饲养管理上的**性。
(8)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设置网箱的水体一旦环境不适宜时,又可随时移动位置,所以又称为游牧式渔业。
(9)便于实施机械化、现代化养鱼技术以及鱼类捕获作业。
养鱼技术包括了很多的方面,养鱼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水库养鱼、稻田养鱼、池塘养鱼以及网箱养鱼等等各个方面,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养鱼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