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东台市蹲门地区长期以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模式[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都是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以脊尾白虾为主,三疣梭子蟹为辅,但近几年来,三疣梭子蟹由于育苗成功率[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低、小蟹期发病严重、海水盐度低等原因,导致很多养殖户在收捕时三疣梭子蟹产量不理想甚至是直接挂零。在这种养殖情况下,近两年,一些养殖户陆续尝试从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转型为脊尾白虾与锯缘青蟹[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混养。而本人对这个养殖模式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1、蹲门地区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模式已经多年,为何还要尝试转型?
(1)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无保障,大眼幼体转蟹苗成功率低,大塘土池育苗成功率低,从而很多养殖户在育苗阶段就直接跌倒,而直接购买工厂苗或是育苗成功的,长到小蟹后,七月份却是一个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极其严重,小蟹死亡率极高。
(2)蹲门地区在六七月份,塘口盐度低,而三疣梭子蟹不易耐受低盐度(10‰-14‰),锯缘青蟹则能耐受较低盐度。
(3)三疣梭子蟹公母价格差异悬殊,从而需要钓公蟹剔除公蟹保留母蟹,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可长达1-2个月,而养殖锯缘青蟹,公母价格一样,可直接免去钓公蟹这个过程。
(4)锯缘青蟹耐受能力强,生长快,养成时间短,5月中下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上旬,中旬和下旬。]放完蟹苗后,在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前后即可上市,持续到11月中下旬,回本时间短。
2、脊尾白虾与锯缘青蟹混养模式是怎样一个过程?
总体来说,此混养模式与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混养模式大同小异。
(1)放苗:
放苗一般在5月中下旬,蟹苗为工厂苗,购自福建,一般亩放养密度在500只左右。
锯缘青蟹工厂苗
(2)投喂:
锯缘青蟹属杂食性动物,喜食贝类,在养殖前期可向池塘投入足量的松子供青蟹摄食;6月中下旬在脊尾白虾第一批小虾苗能正常摄食后,投喂麻虾和虾料;7月中下旬至中秋节前后,投喂冻板鱼或冰鲜鱼和虾料。
(3)日常管理:
定期调节水质和底质。改底可使用生物改底“底改”及化学改底“底黑安”或“臭氧水安”;肥水可使用“肥水膏”或“肥水精华素”配合“一肥”;调水解毒可视情况使用“绿水解毒安”或“氨基酸解霸”;同时定期补菌,使用“强效EM”或“利生素”稳定水质。养殖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脊尾白虾和青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查看料台,调整饵料投喂量,同时在高峰期夜间还需加强溶氧的测量,防止氧分过低或缺氧。
3、脊尾白虾与锯缘青蟹混养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锯缘青蟹工厂苗前期成活率高,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低。
(2)锯缘青蟹耐干能力强,可离水能上岸,水体缺氧时,不易出现大片伤亡。
(3)锯缘青蟹生长快,养成周期短,3-4个月即可上市,较养殖三疣梭子蟹相比,养殖成本更低。
(4)锯缘青蟹价格较理想,今年品质好的可达48-55元/斤,桶货可达32-38元/斤。
缺点:
(1)锯缘青蟹生性凶猛,捕抓及**时较困难。
(2)锯缘青蟹上市时正是养殖高峰期,要捕抓、**、销售,忙上加忙。
(3)放地笼捕抓锯缘青蟹不易捕抓完全,11月中下旬降温后,锯缘青蟹会打洞钻孔过冬,易搞垮塘埂。
4、脊尾白虾与锯缘青蟹混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如何?
对于养殖,经济效益肯定排在首位,脊尾白虾的产量高低和价格高低直接决定经济效益的好坏,但锯缘青蟹亦或是三疣梭子蟹的养成情况也可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就目前从养殖青蟹的养殖户情况来看,近两年养殖青蟹经济效益较养殖三疣梭子蟹相比更可观。20亩塘,青蟹可售出3万元左右,而三疣梭子蟹则是几千块钱到万把块不等,虽说钱金额没相差多少,但在这种粗放的一个养殖模式下,只有养成才有收入。
这个混养模式在其它地方早已有出现,但本人未曾深究,以上这些是我在蹲门地区两年间的所看所闻所想。虽然这个模式在这地区才开始不久,很多养殖户还保持着观望态度,也有很多养殖户仍不屑一顾,但我觉得存在即合理,既然蹲门地区出来了这个养殖模式,就有它的道理。同时我也觉得,不管是那个养殖模式,只要能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