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在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过程中,关于弧菌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控制问题,很多人存在一些大的误区,本文对这种现象作出一些量化的流程和标准,供大家参考及使用。
1.弧菌造成的伤害,主要在于肝胰脏等内脏**,所以相对于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检测
[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检测体内
[体内,常指实验观察中的事件或酶反应以正常途径发生,即在一个生物**之内进行。]的弧菌是排在第一位的;
2.水体的弧菌的检测,是在肝胰脏检测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常规的预防的措施来进行使用的;
3.除去“弧菌杀”,枯草、光合等微生物等的手段,体内也好,体外也好,只是降低弧菌总量的增长速度,为下一步治疗创造出时间,而不是控制弧菌的最关键步骤
[食品安全控制的关键步骤:在食物链中,包括原材料的初级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各环节中的某个点、程序、操作或阶段,可进行控制,并能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必需的步骤。];
4.当发现虾有偷死等症状时,如果还在正常吃料,则说明虾还没有大量感染,这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用“保虾**丹”+“护肝素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平均分子量为15KD,呈强酸性。]”拌料内服,同时进行体内弧菌的检测,使用疗程之后,接着拌料“免疫多糖”+“活力*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护肝素”,恢复虾的体质,同时将水体的“菌相+藻相”做起来;
5.当发现虾有偷死等症状时,且吃料锐减,或者大量死虾时,这时候拌料,虾也吃不下去了,这时候需要马上外泼“保虾**丹”,通过鳃的吸收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体内弧菌的检测,使用疗程之后,接着拌料“免疫多糖”+“活力*酸菌”+“护肝素”,恢复虾的体质,同时将水体的菌相+藻相做起来;
6.凡是出现偷死等可能的弧菌感染问题时,在检测的同时,一定要先进行弧菌的控制,再根据10个小时以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7.以上的技术方案核心是发现有问题立刻采用手段,一个小时都不要拖,不麻痹,不慌张,将损失降到最低是关键;
8.弧菌的控制,责任心是关键。缺乏科学的、负责任的心态,缺乏严格的执行力,缺乏迅速执行的行动力,再好的方案,都是一纸空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