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的健康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生产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基本原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细致的养殖环境观察与准确的病害调控能让我们及时消除病害隐患。在甲鱼的健康养殖管理上,我们应该突出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监控、温度监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先看看关于甲鱼健康养殖水质、温度的管理要点:
在日常的水质管理上,须从源头抓起,谨防因水源的污染引起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的恶化或甲鱼疾病的发生。应定期全程巡视引水渠[引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引流)载具(方式)之一,同时与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的周边环境,确认引水渠水质的清洁卫生,谨防泼洒过农药的稻田水进入引水渠。养殖过程中定期(每4天至少一次)进行池水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pH值、**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氨氮、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水位等的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池塘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酸盐须低于0.1毫克/升,氨氮须低于1毫克/升,pH值维持在7~8.5,透明度维持在20~30厘米。
水质的调控,应该保持主动的调控方式,使甲鱼能在良好的养殖环境中健康的生长。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及池底有机物分解剂(如海中宝等),以营造健康稳定的水体环境。每天在看料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池水水色,继而初步判断水体中所含藻类类别、水体中的其他生物种类及数量。当水体呈暗绿色或黑褐色等较差的水色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泼洒池底改良药物及池水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等。
甲鱼养殖过程中,甲鱼的吃食情况与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气温关系紧密。适宜的水温能增加甲鱼的摄食**并促进其消化。在甲鱼温室养殖模式中,水温严格控制在29℃~30℃之间,气温一般略高于水温3℃~4℃。外塘养殖模式下,甲鱼对环境温度变化极敏感,环境气温大于25℃时,能正常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