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池塘底部的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变高是很普遍的事,下面做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温度变高的原因:在炎热的升温天气,天气异常闷热,这时候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的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从而形成“温跃层[温跃层(Thermocline)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特别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少的池塘更容易常见。温跃层一旦形成,上层水体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而且下层的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形成厌氧区[厌氧区 环境工程专业名词,如下定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工程 名词术语》(HJ2016-2012)。],底层[底层,subbing layer,是指能与片基黏附得很好、又能与感光层粘接得很牢的一种中间粘接层。]的有机物大量累积后,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发酵产热,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氨氮、**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终导致池底缺氧、发黑、发愁、发热。

  然后是池塘底部温度变高的危害:池底发热本身就是底层厌氧的一个表现,池底越热,意味着发 酵越厉害,底层温度越高,溶解氧就越低,厌氧发酵也就更厉害,池底发热越厉害,周而复始,恶性 寻花。当昼夜温差的变化较大时,晚上表层水温下降快,底层水温下降慢,温度不同导致密度流的发 生,底层氧债水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上升,表层水体下沉,致使整个水体大量氧气消耗,出现所谓的 “返底”,轻者直接造成水浑,重者缺氧浮头,更甚者直接中毒死亡。尤其是处暑、白露节气后,昼 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返底现象更为明显。

高温下的池塘底热

  池底发热导致的问题:

  1、底热,底栖动物如虾蟹、海参不伏底,靠边或在二层水中游动,虾易起跳;

  2、底层缺氧,对虾易出现红须、红尾、红腿、跳塘、伏边等现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