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得好不好,要看分苗技术杠不杠!


文/图沐屿岛

每年到了这一时期,霞浦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户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千里迢迢抓回来的参苗经一个多月终于初步长成了,到了该分苗[分苗,蔬菜分苗,能防止苗挤苗,扩大幼苗营养、光照面积,促使幼苗加快生长。]的时节了;担心的是分苗时,各种原因可能造成海参挂笼、参体僵硬、摄食量大减,从而导致后期长势不佳,一年的辛苦就白忙活了。

后期长势关键看分苗分苗需谨慎

海参的分苗通常是特指海区吊笼养殖的海参,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同一笼子里的海参大小参差不齐,需要按大小规格重新分笼,以免海参大小差异过大,从而影响到后期小海参的摄食与生长,最后达到均匀上市。

霞浦海参的分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倒笼”。具体做法就是用力振动吊笼,将应激后吊笼里的海参全部倒在一块特制的木板上,然后按大小规格分类,再重新放入笼子。这种方法优点是操作方便,既能节省劳动量,又能借此机会将长满“水泡”的笼子换一换;不足之处[【出处】:***的《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是对海参的**大,机械损伤也较大。

倒笼分苗

另一种是“不倒笼”。具体做法就是人为地将吊笼里量小的那部分海参抓出,然后再补放同一规格的海参到吊笼里,保持每一个吊笼里每格的海参数量在4-6只。这种方法的优点对海参**小,机械损伤少;不足之处是花费的劳动量大,耗时比较长。

不倒笼分苗

分苗看似简答易操作,但掌握得不好,也会出现应激过大、海参挂笼、参体僵硬、摄食量大减等不利于海参生长的现象,因此需要格外的注意。笔者在2015年就碰到过在霞浦下浒雷江海区养殖的潘先生[《潘先生》是美国女作家项美丽的短篇小说集,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因操作不当引起海参后期长势欠佳的现象。潘先生2015年从锦州买了8600多斤的参苗,回来1个月已经翻了一翻,到分苗时候,在*雨天[《*雨天》是依然痿糟猫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17K小说网。]采用“倒笼”方法分苗,后期海参不但挂笼、参体僵硬,还出现陆续吐肠,结果收成时一统计,翻倍率还不到1倍。

要做到“二要三不”,有效防范应激

笔者采访了多年来一直保持高产赢利记录、具有丰富海参养殖经验的颜先生,他总结了海参分苗“二要三不”的经验。具体就是:分苗时要特别注意水温与气温的温差;要尽量减少海参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做到*雨天不分、小水天(小潮)不分、强太阳天不分。

据颜先生分析,*雨天气压低,水中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含量低,海参养殖基地容易出现参苗缺氧;而小水天水流缓慢,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低,参苗也容易出现缺氧;强太阳天温差大,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过大。对于潘先生分苗后海参出现的**状况,颜先生分析认为,主要是潘先生分苗时正赶上小雨天气和去年难得一见的小潮天气,造成海参缺氧,才导致了潘先生的海参后期不长反缩的异常现象。

为避免分苗后应激过强对海参肠道造成**影响,通常投喂时停喂一轮鲜鱼料。颜先生建议,为了减少海参的应激反应,可以在分苗时投喂拌有低聚糖[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863、水产用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的饵料。具体做法为:

1.用量:每公斤干海带拌低聚糖3-5克,VC5-10克、生物藻胶15克。

2.用法:称取适量的生物藻胶加10倍的海水搅拌均匀,直至透亮。加入适量的低聚糖、维生素C搅拌均匀。再加适量的成参饲料搅拌成粘稠状,最后与浸泡好的海带拌匀,即可投喂。

此建议得到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王印庚,男,1963年生,水产疾病学博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成果转化处处长,水产病害防控临床学科带头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领域首席科学家。]博导的认可。王印庚博导认为,此建议依据科学。因为维生素C是用于治疗海参应激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药物;低聚糖可以提高海参的免疫力,有效降低海参在应激后的发病率;而生物藻胶是目前最好的水产类安全载体,可以有效的降低VC、低聚糖溶解于海水中,提高海参对药物的吸收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