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是由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环境恶化,泥鳅感染细菌引起的皮肤发炎、水肿、出血、赤皮、烂皮、烂鳍等现象,统称为腐皮,是泥鳅的多发病。造成较多死亡,给泥鳅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泥鳅腐皮病的症状,泥鳅腐皮病防治措施:
泥鳅腐皮病的症状
一、主要症状
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及*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及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门红肿。病鳅摄食量减少、消瘦,继而出现死亡。
二、发病原因
夏、秋两季是该病多发季节,其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是革兰氏*性菌。水质恶化,水质过肥,氨氮量高,溶氧不足;水温高,温差大;饲养密度高,管理不善,外伤等原因导致泥鳅营养**,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而发病。
泥鳅腐皮病防治措施
一、预防
由于腐皮病的发生,主要是病原菌的继发**染造成的,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体表受到机械损伤,维护好机体的防护屏障是关键,养殖过程中腐皮病的预防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过大的放养密度带来的投饵是导致水质和底质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密度越大,病害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降低水质与底质管理与控制的难度。
2,养殖过程中水质与底质的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搭配合理的养殖机械,有助于养殖过程中水质和底质的管理。
3,体表寄生虫的及时处理的预防,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当发现养殖鱼类有感染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的迹象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驱杀虫处理,以免对鱼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在寄生虫病高发的季节可以定期在饲料里面添加中草药类的驱虫产品,预防寄生虫的寄生。
4,养殖鱼类的定期保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内服维生素C,葡聚糖,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和三黄散,板黄散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修复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治疗
由于发病的池塘多数存在水质指标**的问题,因此,在处理腐皮病的时候,需要先从解毒抗应激,改善水质与底质入手,之后再进行消毒内服。
第一天建议停料,上午使用泼洒姜100-200克1亩+解毒碧水安(有机酸)500毫升每亩。米进行解毒抗应激,下午使用颗粒氧250-500克/亩进行增氧,保证夜间溶氧的充足。
第二天上午使用沸石粉(5-10斤1亩处理氨氮,净化水质)或者氩硝净(木质素磺酸钠)250克-500克亩/米处理养殖水体的亚盐,下午使用安蓝(过硫酸氢钾)1包4亩)+颗粒氧(过碳酸钙)250-500克/亩。如养殖水体水质,底质严重恶化,可连续使用2天。
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开始进行消毒和拌料内服,可以使用菌必清(聚维酮[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250毫升每亩。米进行消毒,连续2天,或者第一天使用硫醚沙星(用量参考产品说明),第二天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减料内服,投喂量减为原来的1/2,建议方案如下:10%的氟甲喹(200克)+芳草三黄散100克+肤美(成分为甘草等)1包+黄芪多糖免疫草1包+水产专用维生素C20克或者优质的水产复合**(用量参考相关说明书),上述药物拌料10千克饲料,连续使用5-7天。
以上就是泥鳅腐皮病的症状,泥鳅腐皮病防治措施的具体内容了,腐皮病主要是要关于养殖环境的问题,当泥鳅出现腐皮病了就应该要注意养殖环境的问题了,及时的对养殖情况进行观察以免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