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一些吃货们,尤其是对于野生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也越来越热爱,因为黄鳝它整体刺少肉厚,肉质味美,黄鳝在市场的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黄鳝的人也越来越多,下面就来看一下黄鳝养殖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吧。黄鳝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病的种类有哪些?黄鳝寄生虫病是怎么引起的?黄鳝寄生虫病如何预防?
一、黄鳝寄生虫病的种类有哪些?
1、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寄生虫病,主要有小瓜虫(棘头虫[棘头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棘头动物门,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均为寄生生活,大多数具有致病性,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在肠内脱出,用吻钻入肠壁,并发育成熟。])和发丝虫(毛细线虫)等;
(1)棘头虫常常寄生于黄鳝肠道的前段(前肠),剪开黄鳝的肠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状似蝇蛆的小虫,这就是棘头虫。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奇生而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小肠、结肠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因此腹部穿透伤或闭合伤时都容易受累。]。同时引发肠炎、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等,导致黄鳝上草。
(2)毛细线虫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虫体寄生在肠道壁,破坏肠道组织,严重的引起*门外翻,肠道溃烂,甚至导致黄鳝死亡。
2、血液寄生虫病,主要是隐鞭虫等;
3、是体表寄生虫病,主要有锥体虫(沙达子)和蚂蟥(小水蛭)等。
蚂蟥(中华颈蛭、小水蛭)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使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容易上草。
二、黄鳝寄生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1、饵料质量差。
黄鳝喜吃新鲜饵料,若所投饵料质量有问题,如变质、活饵料
[ ...](如蚌、螺、小鱼、蚯蚓等)带有寄生虫等,可直接引起黄鳝发病且能降低鳝对病害的防御能力而间接发病。
2、季节因素。
每年6~9月是黄鳝寄生虫病的旺发季节,一般以高密度静水养殖的土质鳝池发病居多,而流水养殖的水泥池或砖质鳝池发病较少。发病率为80%左右。
2、环境因素。
这是导致黄鳝寄生虫病发生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水质和周围环境差引起。
三、黄鳝寄生虫病如何预防?
1、在下苗前,用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彻底杀虫,清除蚂蝗、水蛭等体外寄生虫,杀虫后第三天要解除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水体的毒性。
2、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驱虫,一般30-40天驱虫一次,控制肠道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的繁殖。天气变化较大、节气交替、温度较高、吃食差时尽量避免驱虫,驱虫药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剂量使用,不易盲目加量,以免发生异常反应。
3、池塘网箱内外定期消毒,控制有害菌的繁殖,组织寄生虫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
以上就是黄鳝寄生虫病的种类有哪些?黄鳝寄生虫病是怎么引起的?黄鳝寄生虫病如何预防?养殖黄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寄生虫病,加强防治的力度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