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至8月我们在文昌龙楼耶湾海水养殖场进行了高位池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与鲻鱼混养试验,经过132天的精心饲养

[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

管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鲻鱼养殖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一)池塘条件

  1.池塘试验池为一口旧高位池,全铺黑色地膜,面积4.2亩,池深2.4米,蓄水深1.8~2.0米,池**设排污口,池底不铺砂,进水口处设置60目筛绢网过滤。另外,该场还配备蓄水池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

养殖废水处理沟,其中小蓄水池(2亩)用于蓄积淡水,大蓄水池(6亩)用于蓄积、沉淀、消毒海水。

  2.水源与水质水源一部分来自铜鼓岭以东的自然海区(涨潮时才能抽水),另一部分来自养殖场旁边的内湾。周边无污染,水质清爽,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6毫克/升以上、ph值8.0~8.4、盐度31‰~33‰。

  3.增氧设备试验池安装水车式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四台,潜水式增氧机一台,hal-250型水底管道式增氧机两台。

  (二)放苗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2003年3月3日开始清塘消毒,按每亩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10千克

[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含池底、壁及壁顶面等),3天后先将清塘水排干,接着用干净海水均匀冲刷一次,再将水排干,让虾池

[虾池是江苏省东台地区的传统小吃。]

曝晒一周。3月13日由蓄水池注水人试验池至0.8米。

  2肥水3月17日开始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先施经完全发酵腐熟的羊粪75千克,2天后施米糠8千克、利生素1千克(两者混合激活5小时后全池泼洒),3天后施复合肥1.5千克、尿素2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再过3天后施鲜杂鱼浆6千克、肥水育藻剂0.5千克(以上均为亩单位用量),使池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3.投放虾苗与鲻鱼苗标粗3月27日自本省文昌某对虾育苗场购进规格为0.8~1.0厘米、盐度为22‰的南美白对虾苗34万尾,于当天傍晚投放试验池(此前虾苗经pck**检测为*性)。

  该试验所需的鲻鱼苗来源于本省文昌市东部的自然海区,规格2~4厘米,数量2000余尾。鲻鱼苗的标粗工作先在蓄水池的池边设置小型网箱(规格为3米×1.5米×1米),然后将鲻鱼苗放入网箱中饲养。饲料以投喂面粉加鸡蛋为主,方法为每千克面粉加2个鸡蛋用温水搅拌成面粉团,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1000尾鱼苗投喂0.5千克面粉加1个鸡蛋(投喂量随鱼苗规格加大而适当加大),将面粉团卷粘在竹竿的两端(竹竿长为1.5米、直径3~4厘米),让其浮在水面上,供鱼苗摄食。经45天的饲养标粗,鲻鱼苗平均规格为6.2厘米、体重4.8克,数量为1800尾,于5月8日放入试验池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混养密度为428尾/亩。

  (三)饲养管理

  1.水质调节饲养前期以添加水为主,一般每隔3~5天加水一次,加水量为5~10厘米,将池水渐加至虾池的最高水位(1.8~2.0米);中后期根据池水水质、虾苗的生长等情况随时换水,但每次换水量不超过15~20厘米,以维持虾池水质环境的相对稳定。在饲养过程尤其是中后期,虾池**排污口排污以少量多次排放为原则,在确定排污的当天每隔3~5小时排污一次,排污时间长短应视从排污口排出来污水的颜色和气味而定(前3~5分钟水色特别墨黑且带恶臭味)。

  饲养前期白天轮流开动虾池对角两台水车式增氧机(两、四轮式各一台),夜间全部开动四台水车式增氧机,中后期全天开动四台水车式、两台hal-250型水底管道式、一台潜水式增氧机,使养殖期间池水理化因子含量指标控制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6~8.6、透明度30~50厘米、盐度22‰~25‰、氨氮0.5毫克/升以下、**酸盐0.1毫克/升以下、水温26~33.5℃以内。

  2.饲料投喂饲养全程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前期日投喂3~4次,以1.5~2小时吃完为宜,中后期日投喂4~5次,以1~1.5小时吃完为佳。日投喂量根据池水水质、虾苗摄食及当日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前、中、后期日投喂量分别为虾苗总体重的7%~8%、5%~6%、3%~4%。此外,在中后期还投喂10次鲜小杂鱼(海水鱼类),每次投喂量为50~100千克不等,具体做法:杂鱼→清洗→消毒→清洗→切块→投喂。

  为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强虾苗的免疫力,饲养过程还定期在人工配合饲料中拌入保肝护肝、胆康素等药物(前期:虾用**、免疫多糖、饲用复合酶、虾康颗料、海藻诱食剂等;中后期:大蒜素、柠檬酸、鱼肝油、虾用**、免疫多糖、饲用复合酶、海藻诱食剂等)。

  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一是测记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并观察水色变化,判断水质优劣,维持正常水位;二是检查虾苗摄食、游动等情况;三是检查增氧机的运转情况;四是检查是否发生虾病,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五是每隔10天随机抽样20~30尾虾苗进行生物学测定,以便掌握虾苗的生长速度、存活率,确定饲料投喂量。

  4.预防虾病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根据虾池的水质情况使用微生物制剂中草药(如利生素、鱼虾可乐、bzt、保得粉、净水3号、对虾**灵、抗毒嘉等)。除饲养前期在未混养鲻鱼之前有极少量虾苗发现红体病外,中后期饲养阶段虾苗基本无异常情况。此外,每隔15天随机抽样10尾虾苗用pcr进行一次**检测。

  5.养殖废水处理将养殖废水集中排放到中心处理沟,先用漂**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经沉淀过滤然后才排出,这样可以避免因养殖废水直接排出对该海区以及周边环境而造成污染。

  二、试验结果

  2003年8月7日起捕,共收获成虾3925千克,平均亩产934千克,商品规格52尾/千克,实现产值15.3万元,平均亩产值3.64万元,实现利润7.01万元,平均亩利润1.67万元;鲻鱼捕获量为324千克,共1620尾,商品规格5尾/千克,实现产值2637元。

  三、小结与体会

  1.根据不同养殖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利原理,在全铺地膜(底部不铺砂)式的高位池中进行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所得试验数据显示是可行的。养殖对虾池中搭配鲻鱼,不仅有效地利用水体的浮游生物,抑制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及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而且还能吞食对虾残饵、腐屑和细菌等,对净化虾池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2.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密度宜控制在每亩300~400尾,平均规格为6~7厘米(放养鲻鱼苗时南美白对虾体长应有6厘米)。若放养鲻鱼数量过多、规格过大、时间过早会与对虾抢食,这样不仅影响对虾生长,而且还会造成饲料系数上升,生产成本增加。

  3.由于该场淡水来源比较困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虾池的盐度都处在22‰~26‰之间,给试验管理工作增加了几分麻烦,但在此盐度条件下饲养的商品虾,虾体肌肉结实,口感好,近似天然**。另外,与在盐度15‰以下的水质环境中饲养同种商品虾相比较(规格大小一样),每千克尾数要少5~6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