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鱼[养鱼的鱼缸最好是长方形或是圆形的,不规则形或是三角形的鱼缸不要采用,养鱼的鱼缸摆放的高度不宜过高,水平面的位置最好不要超过一般人心脏的高度,因为从中医学角度讲,人的心脏属火,鱼缸有水,水克火于人不利。]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同时又是农业部“九五”十大重点推广技术勺。稻田养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稻田养鱼具备的条件
(1)应具备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稻田都能养鱼,用于养鱼的稻田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排灌水要方便,土壤的保水要强;其次是稻田土壤要肥沃,以利稻田能繁育丰富的鱼类活饵料。
(2)稻田的设施
稻田养鱼是以天然饵料为主的粗放式养鱼方法,其基本要求是在不减少稻株情况下,尽量让鱼能多有一份容身的水体。
A、加固加高田埂[田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n gěng,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也叫埂子意思是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
不养鱼的稻田,一般堤埂很低,而且并不牢固。要用来养鱼,必须将堤埂加高、加宽、加固。要有埂宽0.3米,压实,埂高0.50米。要求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是不能崩塌跑鱼。
B、开挖[开挖,挖出并运走(如土壤或矿物),《清史》作“卞祖随”,《进士题名碑录》《国朝献征录》及清光绪《吉水县志》皆作“杨黻”。]鱼沟[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通向鱼溜的沟道。]、鱼溜
这是稻田能不能养好鱼的重要一步。鱼沟深30厘米,宽50厘米,一般挖在稻田边缘。面积较大的稻田,可以在田中开挖“十”字型“﹟”型或“艹”型鱼沟,沟沟相通,四通八达。
C、养鱼稻田
秧苗应是双行条栽,大行就是鱼沟。为了不使稻禾减少,鱼沟内的秧苗,可分别移向左右两行的秧窝间,做到全田秧苗不少,稻*数目也不减。鱼沟面积一般不能超过稻田面积的5%—7%。
D、开挖进、排水口,设置拦鱼设备 养鱼稻田的注、排水口好开在稻田相对的两角,以便田内水流均匀流转。稻田水很浅,为避免排、灌水时逃鱼,一定在注、排水口处设置拦鱼栅。拦鱼栅用铁丝网。拦鱼栅应高出堤埂0.3米,下端要扎入田底0.3—0.5米。如进排水有管道,管口应用铁丝网包扎结实,以确实防止逃鱼。
E、搭棚遮阳,避暑降温
稻田养鱼完全不同于池塘养鱼,日水温变化幅度相当大,虽然田中挖有一定深度的鱼沟、鱼溜,但也会影响鱼类的正常活动和生活,特别是7、8月的夏季,甚至回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在鱼沟、鱼溜上,用芦苇、树枝叶搭一些简易的凉棚,可以改善它们生存环境,以利其生长发育。
稻田养鱼环境要求
水体和水温:稻田面积大而深度浅,本田期因水稻关系,一般水深只有7~15厘米;但在冬、囤水田内则不同,只要田埂高度够,可以灌深水养鱼,达1米以上更好。本田期因水浅,水温受气温、光照和风的影响较大,因此日温差也大,夏季白天高水温可高达40℃左右。而在后期水稻封行时,由于水稻的遮荫,且灌水比前期深,田水温度日变化也就相对小于一些,同浅水池塘基本一致。
溶氧状况:稻田因面积大、水浅、地势开阔,空气中的氧气容易溶解于水中,同时由于各类植物光合作用也放出大量氧气,除个别田块过肥或鱼过密会发生缺氧外,一般稻田溶氧量都比较充是,基本上能保证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只要保持正常放养量和合理施肥、投饲。就不会出现缺氧现象。
酸碱度:我国养鱼稻田的酸碱度。多在6~8之间,通常都适合于鱼类生活的要求。但在大量施用石灰的田块,往往水质偏碱;而施有机肥料过多的田块,又往往水质偏酸,这都应当加以注意,否则对鱼生长不利,水稻也不能正常生长。
水生生物:稻田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比池塘少,一是水稻封行减少了光照;二是田水中的各种养分含量不稳定。稻田中浮游植物量高仅有高产鱼池1/50或更少,因此,除个别肥田外一般稻田是不适宜放养鲢鱼的。稻田中浮游动物量也不多,所以稻田也不宜多养鳙鱼。然而,与池塘不同的是,稻田中底栖动物较多,丝状藻类和各种杂草大量繁生,这是由于稻田特定的水质、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杂草的数量依田块而不同,有的每亩可高达500千克以上,一般也有200~300千克。由于稻田杂草茂盛,有机腐屑含量丰富,许多昆虫幼虫、水蚯蚓、各种螺类等底栖生物也大量繁殖,因此,稻田适宜放养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入鲤、鲫、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等杂食性鱼类。
稻田养鱼基本设施
加宽加高田埂选择作为养鱼的稻田,必须加宽加高田埂。以利于稻田养鱼后可以提高水位,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跑鱼。田埂通常高35~50厘米,养成鱼一般比养鱼种要适?当高些,养罗非鱼可适当低些,田埂宽度一般在33厘米。田埂要捶打结实。
鱼沟和鱼坑:开挖鱼沟和鱼坑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设施。在稻鱼兼作的稻田中,当施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晒田时,鱼类可**其中暂养或躲避;在田水浅,水温增高或骤降时,可作鱼类避暑和防寒的场所,高温地区还可在鱼坑上面搭凉棚,以防烈日曝晒伤害鱼类;排干田水捕鱼时,鱼类多**在鱼沟和鱼坑内,有利于收鱼,既可节约劳力,又可减少损失;有的地区养鱼后如果种小麦,鱼沟就可作为排水沟的基础,也节约部分劳力。开挖时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整地耙平,栽好水稻以后开挖,一种是整地耙平后开挖,再移栽水稻。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鱼沟、鱼坑的具体开挖时间,可根据当地的地势、土质和耕作习惯灵活掌握。鱼沟、鱼坑的开挖面积,既要考虑水稻栽插密度和稻谷产量,又考虑放鱼密度和产量。
鱼坑的一般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鱼沟宽30厘米,深45~60厘米。为了不使减少水稻栽插密度,可将挖鱼沟、鱼坑时拔去的秧苗,栽在鱼沟两旁,鱼坑周围和田埂四周呈篱笆状。这些地方光照、温度条件比较好,可以发挥和利用边际优势,同时,也可起到一部分防止逃鱼的作用。鱼沟的位置可根据田块的面积、形状具体决定,通常有环田沟、十字沟和井字沟几种,也有环田沟与十字沟或井字沟相结合的挖法。鱼沟须与鱼坑相通(略向鱼坑方向倾斜),也要与入水口与出水口相通。鱼坑开在鱼沟的交叉处或开在田边。田块大、鱼放养数量多,也可以设几个鱼坑。面积1~2亩的养鱼稻田,一般在田的四周开挖环田沟(田边沟),但应离田埂1米左右,不要紧挨田埂挖沟,以免损坏田埂并有利于防逃,鱼坑可在田角上挖一个;面积3~5亩养鱼稻田,除挖环田沟外,可在田中挖十字沟与环田沟相接,鱼坑则可挖在田中十字沟交叉外;面积与亩以上的养鱼稻田,除环田沟外,可在田中挖双十字沟与之相接,两个交叉处各挖1个鱼坑。
排灌水口和拦鱼栅:养鱼稻田排灌水口好开在稻由相对两角的田埂上,以便田水能全部流通,有利于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大的田块排灌水口应多设一些。排灌水口须安置拦鱼栅。栅上端要超过田埂30厘米;下端要埋入土中15厘米,以防逃鱼或野鱼等敌害入田。拦鱼栅孔目以0.2厘米左右为宜。
以上是对稻田养鱼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稻田养鱼,是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传统的一种农田生产方式,被称为“稻底鱼”,是经过长期实践,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组优良的农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