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衡量鱼池水质好坏的指标主要有:池水温度、酸碱度[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PH值)、溶氧值和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那么如何检测鱼塘水质呢?以下请看小编对鱼塘水质分析的介绍。

如何检测鱼塘水质

  温度测试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鲢、鳙、草、鲤、团头鲂等属温水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罗非鱼属热带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为了给鱼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就要随时掌握池水的温度变化。监测水温常用的是水银温度计,但只能测得表层水温。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测定仪》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均有水温测试功能,且可测定不同水层的水温。

如何检测鱼塘水质,鱼塘水质分析

  酸碱度测试

  池水的酸碱度(PH值)既影响鱼类的生长生活,又影响到池水中的营养素,因此人们常用石灰来调节鱼池水的酸碱度。对于鲢、鳙、草、鲤、团头鲂等温水鱼类,喜偏碱性水,其适宜PH值为7.5~8.5。

  测定池水酸碱度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使用石蕊试纸。测定时,将一张试纸浸入水中2~3分钟后取出,再与酸碱度色谱对照,找到其中与试纸颜色相同的一段,就能知道池水的酸碱度了。

  溶氧值测试

  一般鱼类适宜的溶氧值为3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值小于3毫克/升时,鱼停止摄食和生长;溶氧值小于2毫克/升时,鱼就会浮头;在0.6~0.8毫克/升时开始死亡。过去测试溶氧值大多采用化学方法,即磺量法,这种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既麻烦难度又大,一般养鱼户难以掌握。近年来已有不少测量溶氧值的电子仪器投放市场,如水质分析仪、溶氧测定仪等。这些仪器都有一个专用**,只要把**放到水中,将转换开关拨到测氧档,经过大约1~2分钟,仪表头上的指针就会指出水中的溶氧值。

  透明度测试

  所谓透明度,就是阳光透入水中的程度。透明度与水色直接相关,而水色又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多少。

  测定透明度可以自己制作一只黑白盘:用薄铁皮剪成直径为20厘米的圆盘,用铁钉在圆盘中心打一个小孔,再用黑色和白色油漆把圆盘漆成黑白相间的颜色,在圆盘中心穿一根细绳,并在绳上划上升度记号。将黑白盘浸入鱼池水中,至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为止,这时绳子在水面处的长度标记值就是池水的透明度。如果透明度大于35厘米,说明池水太瘦了,要追肥,可多投饲料;如果透明度小于25厘米,说明池水太肥,要少投饲料,并加注新水。

鱼塘水质分析

  识别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分析如下:

  一、水色的由来:鱼塘注水后,由于水中有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产生了水的颜色,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各异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并且视其存活及世代交替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水色维持时间的长短。

  二、施肥与水色的关系:养鱼的水大都要施肥,尤其主养花白鲢的鱼塘。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开始时的黄褐色逐渐转为黄绿色[黄绿色,即**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再转为嫩绿色,后呈现蓝绿色。这是因为出现黄绿色时,浮游植物中的硅藻和绿藻比较多;之后当鞭毛藻占优势[基本解释 具有优越地位;占主导地位 北美的艾灌丛在这里占优势 ...]时,水色出现嫩绿;后蓝绿藻占优势,水色蓝绿。

  施粪肥的,水色由黑褐转为黄褐,再变为茶褐,后呈现红褐。同样道理,这是因为金黄藻及硅藻占优势,才出现黄褐色的缘故,当金黄藻衰退,隐藻、硅藻、甲藻占优势时,呈茶褐色,之后*藻及原生动物出现,而硅藻锐减时,水色便变为红褐色。

  同样道理,施牛粪的鱼塘,水色为淡褐色;施猪粪的呈酱红色;施人粪的为深绿色;施鸡粪的为黄绿色。

  三、什么样的水色对养殖有利:

  对养鱼有利的水色有二类:一类是绿色,包括黄绿、褐绿、油绿三种。另一类是褐色,包括黄褐、红褐、绿褐三种。这是因为这二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吸收消化的也多。如果水色呈浅绿、暗绿或灰蓝色,只能反映浮游植物数量多,而不能说明其质量好,这种水一般列为瘦水,是养不好鱼的。如果水色呈乌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死鱼。

  如果出现“水华”,则具有双重性。这种水反映水质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经验不足的养鱼户很难掌握其规律。当天气变化时,藻类因缺氧而发生大量死亡时,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出现泛塘死鱼。

  四、掌握水质优劣规律

  观察水色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其好坏。池塘养鱼的水质要求达到肥、活、爽才是优水质,其中肥是关键。但肥而不活,肥而不爽,却不是优质水。因为浮游生物测定指数揭示,水体中多数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种群,是老水。肉眼观察,这种水色一天内无变化。

  而肥中带活、肥中有爽的水,具有变化规律:一是上下午有变化,表现为上午淡、下午浓,这符合藻类具趋光性活动的特点,即上午浮游植物少,下午多;二是上下风处有变化,即是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这种水易生成“水华”,是优质水的标志,反之是瘦水或老水。

  如何检测鱼塘水质,鱼塘水质分析就介绍到这里,如何检测鱼塘水质,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辨别养鱼水质的好坏既可以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用仪器,也可以通过经验进行简易判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