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池底,一切活动都在水中进行,特别在白天正常的池塘几乎看不到虾子
[虾子,别名:吴福花,千屈菜科、虾子花属灌木,高3-5米,有长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后脱落。]。因此,掌握好观察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前兆可随即调整管理措施与加强病害防治,对对虾养殖特别重要。
1、通过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摄食情况辨别。在食台附近放置罾网,每天投饵时在其中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隔数小时观察饵料剩余数量,来确定对虾吃食情况。
2、通过观察虾体来辨别。①观察体表,一看体表是否有粘脏或纤毛。二看颜色是否晶莹亮丽、色泽透明。如病虾体色会明显变化,出现变红、变蓝现象。三看眼病突出距离,如较大距离的则是健康的,反之体质较差。②观察鳃部和肝脏,看其是否肿大和萎缩,另外正常的肝脏颜色为泥土色,如明显发黄、发红则开始要发病了。③观察对虾活动情况,如发现静伏岸边、浮游于水面、在下风处漂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
[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等,这时可能有对虾患病了。
3、观察肠道粪便
[粪便,又俗称大便,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遗物。]情况,看粪便是否连续,粗长。如发现粪便发红或数量较少。则要分析原因,对虾可能就要发病了。
4、通过鸟类活动情况来判断。虾池一旦发病通常会引来较多的鸟来摄食,如发现鸟数量增多,可能池塘虾子已发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