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虾先养水。无论是精养还是半精养,都要在放虾苗之前培好水。培水主要是指培养一些有益于虾苗生长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建立微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为虾苗提供充足的食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早期肥水

[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

可以促进虾塘微生态平衡的建立,减少水温波动,增加水体溶氧量,保持良好的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前要做好进水肥水培藻培菌工作

,促使虾苗快速生长。

肥水主要依靠向水体添加各种无机、有机的营养因子、藻种和各种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新建虾池可用经发酵的有机肥和生物肥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

,老池或土塘选用生物肥或植物肥、无机肥较好。

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进入塘内。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藻种和浮游动物,这些藻种通过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即可培养出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

肥水详细步骤:

1、施足基础肥做起水:

今年来很多养殖户放苗初期便出现小虾死亡的情况,其中很普遍一个现象是小虾死亡一般伴随池水变清的现象,这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前期肥水基础做的不够,建议措施:初期肥水可选用速绿3号5Kg+速绿1号5Kg+碳维素5Kg/亩/米,加池水混合发酵12小时以上,全池泼洒,隔天再泼洒1-2次,3-4天可形成良好水色;

2、养殖前期勤追肥

[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保水:

投苗前追肥及投苗后的30-40天内,建议每4-5天追肥一次,建议措施:速绿1号1Kg+速绿2号2Kg+海先锋1号1L+碳维素1Kg/亩/米,在用的前一天将产品混合浸泡活化,第二天下午泼洒使用。这样的操作既可以保证追肥保水,又能够控制水色过浓或单一水相过度繁殖,真正达到追肥保水的作用。视水质情况,可2天半量追加1~2次,巩固肥效.淡水养殖的虾池,在使用此组合的同时,配合使用碱康素1Kg/亩/米更利于虾苗的生长。

原理:此组合通过向水体添加碳、氮、磷、钙、镁等无机营养因子和各种有益菌,能达到控制藻类、浮游动物生长、快速肥水、稳水的效果。

肥水误区:

关于肥水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随着目前对特定**害理解的深入,担心水质过肥的情况出现,倒藻或水清更易引发病害,特别是早期,因而肥水力度相对弱些,措施上往往重防病轻做水,造成水体基础肥力不够,高位池尤其普遍;二:相当大部分养殖户认为水越肥越好,有定期肥水的习惯。但是肥水方案相对单一,重营养添加、轻平衡,结果是过度肥水使藻类疯长,造成养殖中后期的老绿水色、蓝藻水等**水色,进而增加对虾的得病几率,给养殖户带来损失。部分养殖户习惯定期肥水,目的是多培育藻类,以提供充足的饵料和溶氧,殊不知藻类繁殖过剩反而会造成缺氧!藻类长得多,死亡也就多,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解死藻需要耗氧,同时微生物的活动会进一步降低水体透明度,形成浊水。肥水本没有问题,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措施达到并维持水体的肥度,重点应在肥水方法上加以优化!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