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九月刊

作者:珠海市斗门区

[斗门区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市辖区。]

海洋与渔业局周健珍符杰倪梁健文

河口池塘种茜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介绍

罗氏

[罗氏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以创新驱动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

沼虾

[沼虾,属于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

(Macrobrchiumrosenbergii)又名淡水长臂大虾,个体大,肉质鲜美,虾头有蟹膏香,是优质的水产品种。罗氏沼虾原产地东南亚,以湄公河出海流域较集中,虾苗

[虾苗,亩放虾苗5~10万尾。]

在低盐海水中繁殖,成虾在淡水草丛中长大。河口生态人工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就是利用河口水资源充足、水质清新的优势,并且仿效河口水域的自然生态种植水下植物——茜草

[茜草(学名:Rubia cordifolia L.):茜草科,茜草属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可达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多条,细长,方柱形,棱上生倒生皮刺,叶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叶柄长可达2.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有...]

(黑叶轮藻,如图)供罗氏沼虾栖息。茜草吸收水中的氨氮,释放氧气,稳定水体酸碱度等理化因子,净化水质,营造优良的环境,避免虾病的发生,从而不用施放药物,符合国家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条件;茜草的嫩叶还是罗氏沼虾适口的植物性补充饲料,改善了罗氏沼虾的品质,壳色青亮,肉质脆口,味道更加鲜美,市场价格比其它养殖方法的产品高。

河口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种茜养殖罗氏沼虾还有如下效果:能增加虾的立体攀附空间,扩展了池塘的有效水体;为虾提供隐蔽场所,减少互相残食,促进蜕壳生长,提高产量;减少饲料的投喂和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的开动,节省了成本;由于减少了饲料、药物和净水剂等投入物,控制了内源污染,保护了池塘的生产能力,产量稳定,能持续地开展养殖生产。

珠海市斗门区地处西江出海口,江河密布,水面宽广,咸淡水交汇,十分适宜罗氏沼虾的生长,曾是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县。2000年后由于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养殖的兴起减少了罗氏沼虾的生产,近年又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环境变差、生产亏损,而罗氏沼虾产量稳定,重新恢复养殖,并且探索与鱼类混养、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等多种养殖改进方法,其中河口生态养殖的方法最好,产品不但符合国家安全食品的要求,经济效益也较高,平均每亩产量300公斤,产值2.7万元、利润1.7万元。比其它养殖方法每亩产量高出100公斤、利润高出1万多元。目前全区养殖面积近千亩,并继续扩大,成为斗门今后罗氏沼虾养殖发展的方向。

罗氏沼虾河口生态养殖期约7个月就要收获,养殖时间过长虾体黑老,肉质下降。河口生态养殖只要有虾苗供应一年当中任何月份都可以开展,但是考虑到冬春季节市场的虾产品少、价格高,以及夏天种植的茜草容易成活,故养殖期大多是从6月至翌年3月,早投苗的早收获。余下的5个月时间是产品收获上市以及晒塘休整、种植茜草,做好投苗的准备。期间也利用未种茜前的“白水塘”进行虾苗标粗,为种茜以后的“绿水塘”提供大规格虾苗。主要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池塘的选择

靠近大江河,进排水方便,容易取得清新水源;塘底淤泥少,附近没有污染源;池塘的大小5-8亩为宜,过大不容易搭建越冬大棚。

二、池塘晒整

池塘要经过干涸暴晒,直至塘底龟裂、土质发白,积淤深的池塘最好结合清底,杀灭病原,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注水后的活性,吸收分解有害物质。经过暴晒休整的池塘不但减少虾病的发生,种植的茜草也容易成活生长,为营造良好的水下生态打下基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生产措施。

三、种植茜草

晒整过的池塘经滤网进入20-30厘米的水源,然后种植茜草,每株茜草的间距约是1.5米×1.5米;进水过深茜草被淹没难以生长,因此要注意随着茜草的长大逐渐进水,让茜草的末梢露出水面,吸收空气、接受光照;夏季的水温适宜茜草生长,经过晒底的池塘种下的茜草通常7-10天就能生长起来。

四、投放虾苗

池塘种植的茜草生长稳定后才可以考虑投放虾苗。投苗时将塘水加注到80厘米,每亩水面投放虾苗4-5万尾。由于近年育苗环境变差、用药增加以及种质退化等原因,一些苗场出现劣质的“白浊虾苗”、“蝎子虾苗”,影响了养殖产量,因此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虾苗,通常是选择生产条件较好的、并且是有过成功养殖检验的育苗场购买虾苗。

五、茜草的管理

种下的茜草经过1-2个月长势茂盛,渐渐地封闭了水面,影响投饲、增氧和其它的管理工作,这时候要作适当的清理,留出约1/4的无茜草水面。方法是用特制**割除部分茜草,特制**长约1.5米,安装有手柄(见图),工人在水下推动**割断茜草,将浮在水面的茜草清理上岸(茜草可用作养猪的青饲料)。留出无茜草水面的位置和面积依据放置增氧机和投喂饲料的需要而定,通常是环绕池塘的四边空出4-5米宽的水面和池塘中间空出多条3-4米宽的无茜草的水面。

种下的茜草生长6-7个月就出现老枝、部分枯死。腐烂的茜草影响虾的生长,因此要注意清除,保持水质清新。防止茜草枯老的方法可在种植3-4个月后用铁丝割断茜草上梢三份之一的枝叶,一周后就能发出新技,重新生长;发现茜草腐烂要及时清除,更换新水,每亩水面泼洒5-10公斤生石灰消毒。

上年种植的茜草割除后,遗留的根系次年可重新生长。

六、其它管理

投饲:投喂人工颗粒饲料,每天早、晚两餐,均匀撒放在无茜草的水面上,养殖全程饲料系数约为1.5;如果适当投喂一些小杂鱼和螺肉,能加快罗氏沼虾的生长。

增氧:每口池塘对角水面各安置1台1KW的水车式增氧机,**安置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在闷热天气和养殖后期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增加溶解氧。

水深:养殖过程水深保持在1.2-1.3米,让阳光照射到水下、茜草能充分光合作用生长,过深的水体不利于茜草的生长从而影响虾的生长。水中的茜草有遮光调节作用,夏日池塘不会因水深不足而水温过高;

茜草为虾提供了攀附空间,池塘不会因水浅而造成水体偏小。

越冬养殖:罗氏沼虾在水温低于13℃容易冻死,入冬时节要复盖大棚。越冬大棚应在立冬前后搭盖完毕,以防突然降温。冬天水温低,可适当减少投饲量,茜草有调节作用,在封闭的大棚中不容易缺氧死虾。

七、收捕

养殖7-8个月,虾的个体平均长至40-50克、最大达100克,这时就可收获上市。河口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池塘须种植茜草,两者相互依存,因此产品通常是一次性收捕。收捕时先用特制**割除茜草,将浮在水面的茜草清理上岸,然后全塘拉网收捕,最后干塘捕捉干净。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转载必须注明原出处,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