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和池塘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均有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和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流行高发期为5~9月份;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80%以上。今天为大家介绍罗非鱼链球菌是什么病,罗非鱼链球菌如何防治:

罗非鱼链球菌是什么病

  一、病原及病因

  1.病原

罗非鱼链球菌是什么病,罗非鱼链球菌如何防治

  导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主要是无*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其中无*链球菌是当前的首要病原。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由于多种细菌共同感染的一种病,其中包括无*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

  2.病因

  高温、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有机物质浓度过高、种质退化、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不科学以及乱用滥用药物等因素导致鱼类的抗病能力低下,进而鱼体感染链球菌而发病。

  需要指出的是罗非鱼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并非感染罗非鱼链球菌的罗非鱼都会发病,只有致病条件满足时,才有可能发生。实际池塘养殖中许多罗非鱼是带菌生存,从健康的鱼体内也可以分离到链球菌,但该鱼却无任何发病症状。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迈新介绍当养殖水体环境、养殖密度、病菌数超过一定的临界数值才会致病。无*链球菌在水温在33-35℃时活性强,也就是罗非鱼发病几率大,无*链球菌适生长pH为7.5,另外由于链球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因此增加水体溶氧可以有效抑制链球菌滋生。

  二、症状

  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角膜浊白、眼球外突、*门红肿等。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粘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罗非鱼链球菌如何防治

  一、预防

  1、使用多年的老塘必须要翻推塘底,使有害物质得到**。

  2、鱼塘进水前使用生石灰全塘泼洒,进行塘底消毒,50公斤/亩。

  3、放养密度要合理,建议吉富系列投放1200~1500尾/亩,奥尼系列投放1200~1800尾/亩,密度不能过大。

  4、加强日常监控力度,定时检查的鱼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防治。

  5、注意水质变化,养殖中后期要适当换水或进行底改,确保池塘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二、治疗

  1、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2、进行水体消毒,可采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进行杀菌。如每亩1米水深用666.7~3333.5克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3、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氟伴欣(商品名);每40公斤饲料拌100克氟伴欣,连用3~5日可有效治疗;有肝胆综合症的病鱼应加喂拜水安(商品名),每40公斤饲料拌200克,7天一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若病情严重,可延长药期。

  4、发现病死鱼,首先停止投喂饲料,一两天后:

  (1)内服:10%氟本尼考:1克/公斤饲料;维生素C:0.2克-0.3克/公斤饲料;或者氟哌酸原粉:1克/公斤饲料,连续服用5-7天,效果更佳。

  (2)同时要进行水体消毒:用8%二**氯液体(极光A+B,二元包装)进行水体消毒,5-8亩/公斤,隔天一次连续两次。

  (3)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

  罗非鱼链球菌是什么病,罗非鱼链球菌如何防治就是以上内容了,希望本文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该病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难度大,希望水产养殖户们多加重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