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菌选藻

  现在的研究已表明有害菌藻能够产生某些毒素危害鱼虾。还有机体的内外微生态(水环境、肠道环境)失调失衡都要危害鱼虾健康。如何扭转不利于

[不利于,读音bu lì yú,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对某人、某事或社会没有益处。]

鱼虾生长的微生态(拨乱反正)和维护有利于鱼虾生长的微生态(养水)是当前成功养殖的基础之一。

清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思路和关键技术:拨乱反正

  

  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养水就是定向培养有益单细胞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Protozoa)和多细胞生物(Metazoa)。]

藻类,并维护水中有益单细胞藻类的活力及数量。为啥这么说?水中的有益单细胞藻类是维持池塘的生态环境顺畅运转的主要支撑者。大家都知道水中绿藻硅藻等有益单细胞藻类的旺盛生长可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吸收利用毒素和防止水体泛酸。据有关资料报道:土池养殖水中的溶解氧有80%是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转化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等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

,明显降低氨氮、**酸盐的含量,提高水体pH防止酸化;有益单细胞藻类的旺盛生长还能竞争抑制弧菌和**等病原生物的繁殖;有益单细胞藻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强化鱼虾体质,促进生长。

  

  如果水体中的有益单细胞藻类老化、死亡,水体的溶解氧就明显降低,氨氮、**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这样的水环境有利于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快速增殖,此时有益藻类不再是环境运转的支撑者而是破坏者!对鱼虾生长生活是不利的。由此可见养水就要养藻、就要维持藻类活力。

  

  但是当前养殖EMS大范围(从南到北、从中国到泰国至亚洲)、频频发生,还有虾越来越难养(难在:一生长慢,二肝易病,三鰓损伤,四脱壳难。),这证明大多养殖水源的生态是不利于养虾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因为养殖周边水环境“富”了!水环境“富”了造成过去不是优势种群

[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

的有害菌藻逐渐成为水中的优势种群,此时如果还是按过去培水操作就会培起不利于对虾养殖的池塘生态即水体微生物是以有害菌藻为主,环境产毒力明显增强,这样就会直接危害鱼虾,EMS频频发生就是例证!所以说水源“富”了水生态就会不健康。

  

  水生态不健康首先直接导致对虾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而肠道是对虾最大的免疫**,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对虾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其次是肝脏组织受损病变。水环境“富”了水中毒素就会富集—藻毒、菌毒等过去没有或量少不会对鱼虾产生危害的毒素超标,直接损伤肝组织造成肝肿大萎缩急性坏死等;三是发生各种莫名其妙的病害。水环境“富”了水中有机质堆积就会覆盖在底土表面导致底土中的矿物质不能扩散到水中造成水体总硬度下降即水变软,水变软后就会出现pH居高不下难以放苗、水色不稳频频倒藻(pH高水中缺少二**碳

[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

藻类断“粮”死亡)、养殖过程pH日波动大(水体缓冲能力差二**碳供应不足)等水质问题,还会对虾鳃有腐蚀造成虾苗的鳃丝肿大、白鳃等鳃病、导致虾苗体质差出现肌肉白浊抽筋脱壳困难生长缓慢甚至蜕壳不遂软身红身空肠空胃现象等等。

  

  基于水环境“富”了的现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水体的菌相结构。因为上面讲过当前水源中的优势菌藻是以有害种类为主,如果直接培藻有可能就是培养起有害藻类,产生各种毒素有害物质危害鱼虾,这样的池塘环境是不利于养殖的!还有当前的水软如果直接培藻还会造成水体的pH偏高致使水中缺少二**碳导致倒藻等水质不稳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水体中有益菌

[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

类的数量提高有益菌的比例改变水体的菌相,利用菌藻共生关系以有益菌相带动有益藻相达到改变水体微生态(拨乱反正)。

  

  其次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水中“富”的有机无机物质降解转化为藻类营养元素,供藻类利用,这正是我们优先植入有益菌类另一目的。这样既能净化水质、优化环境,又能促进水中有益藻类的生长。这就叫做定菌选藻。而不是还往水里大量使用肥水产品。重新建立我们想要的有利于鱼虾生长的微生态,以达到定向培菌、净化水质、以菌带藻的目的。

  

  植菌整肠

  研究表明肠道既是对虾消化**也是重要的免疫**。有关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在养分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参以并调节对虾的生化反应与生理反应,还具有改善消化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虾疾病的发生。肠道中的微生物长期共同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竟争、抑制,最后各菌群之间形成一个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但由于对虾肠道是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饲料、水生态等因素影响,所以对虾肠道中的菌群比例容易变动。一旦弧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群对虾就会发生疾病,有关研究发现患白斑综合症的虾与正常虾肠道中菌群变动最大的是*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患白斑综合症的对虾较正常对虾肠道中*酸菌的数量显著减少,所以要经常定植*酸菌增加肠道*酸菌数量使之成为肠道优势菌群以保持肠道健康,这就是植菌整肠。肠道健康了饲料消化吸收率就高,对虾的就能健康快速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