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北方气候多变反复无常[反复无常,读音是fǎn fù wú cháng,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是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对于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养殖更是如此,水体刚刚解冻,水温仍然较低,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了许多困难。为此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淡水鱼春季常见疫病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淡水鱼养殖技术之北方春季常见疫病的防治
目前,北方春季的常见鱼病由以下几种:
1、细菌性疾病: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竖鳞病[基本概述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打印病、烂鳃病;
2、真菌性疾病:水霉病;
3、**性疾病:鲤春**病、痘疮病;
4、寄生虫性疾病:车轮虫、纤毛虫、鱼波豆虫等原虫类疾病;
其防治方案多为:
1、苗种越冬前,池塘有条件清淤的一定要清淤,如果不能清淤的一定要使用强**剂[在**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作**剂,与此对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作还原剂。]进行改底,然后杀灭水中过多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轮虫、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挠足类等),防止越冬期间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导致水体缺氧。
2、经常监测越冬池塘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如溶解氧过高或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水体中适量的溶解氧。
3、春季水体解冻时,应及时并连续使用强**剂改底,并消毒,再根据养殖动物的发病情况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