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桃拉**(TSV)是对虾养殖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较高对虾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造成对虾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直径31~32纳米,单链RNA,球状,对虾感染该**后,可造成皮下、造血和淋巴等组织**损伤,已有研究表明血细胞是TSV侵染的主要靶细胞,并在**对各组织**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一、症状
病虾不摄食,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内无食物;游泳无力、反应迟钝
[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甲壳变软,虾体变红,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本病又称为红尾病。一般幼虾(0.5~5克)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达80%。幸存者甲壳有黑斑,即虾壳角质有黑化病灶。
感染桃拉**有急性期
[急性期指的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将疾病发展过程中比较严重的时期。]和慢性期(恢复期
[恢复期,是指病人在治病后等待康复的期间。])两种病程,其症状有些不同:
急**染常发生在幼虾期。虾苗放养至养殖池后(14~40天),会发生养殖虾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病虾不摄食,昏睡,体表色素扩散,即肢体及尾部发红。
残存的虾会转为慢**染
[慢**染(chronic infection) 一种**能在宿主或细胞培养上继续复制而不**宿主或整个细胞培养。],在下次蜕皮时会再次转为急**染:成虾多为慢**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其次,外壳有多处坏死区域。那些感染急性期残存并处于蜕皮阶段的个体表皮上会有多个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凹下的黑色素沉着损伤,这种症状是慢性期和恢复期的特征。
慢性期的虾大多行为正常,经过蜕皮,病虾会蜕掉带有黑色斑点的外表皮。这样的病虾表皮没有黑色斑点,不过有的虾外表皮有已褪色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原先坏死区域的痕迹。
二、初步判断
首先观察食台,虾料是否减少,如未减少,说明虾已不摄食。其次,观察虾在水中的游泳情况,病虾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第三,捞出虾,观察虾的甲壳,有无变软,虾体是否变红,尤其是尾扇变红。第四,未死的虾在解剖镜下观察甲壳是否有黑斑,即虾壳角质有黑化病灶。最后,在解剖镜下,对虾肠道进行观察,病虾消化道内无食物,显微镜下红色素细胞扩散变红。
三、预防措施
[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①**病重在预防,对已发病的塘口,应及时捕捞。
②二茬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苗下塘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除害。
③养殖户进苗时,首先要查看此批虾苗是否有通过检疫准出、准入的合格证明,杜绝桃拉**病原从种苗带入。放养无**感染
[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引起的传染病。]的健康苗种,严格控制放养密度,控制在5万~10万尾/667m2。
④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池水变色要及时调控,遇到流行病时,暂时封闭不换水。
⑤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0.3%~0.4%的维生素C、葡聚糖、肽聚糖等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外用溴氯海因0.4~0.6g/m3全池泼洒,隔天再施药一次。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的稳定,切不可滥用药物。
⑥按照养殖池塘面积,合理规划建设微孔增氧设施,保证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
⑦要科学投喂饲料定时、定位、少吃多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水体的有机物的积累,此外要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继发性疾病。
参考文献:
何小军.南美白对虾桃拉**病的确诊及几点预防措施[J].水产养殖,2014,35(3):50-50.
金立方,余招锋.桃拉**感染对南美白对虾血液学参数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3,33(10):14-16.
陈颜锋.如何减轻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的危害[J].科学种养,2012(7):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