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进水口(资料图)
盐城地区一些养殖淡水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多年的老技术员
[技术员是指能够完成特定技术任务的人员,也就是已经掌握了特定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从事该技术领域的基本工作的人员。](又称土专家
[土专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ǔ zhuān jiā,基本意思是指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人。])形成一个普遍观念,认为对虾养成后期不能排换水
[《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否则虾会发病,严重的能导致绝收。本人认为这个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下面就来探讨探讨。
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期,随着个体增大,池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投饵量也增大,加上前期养殖的殖饵、粪便、动物尸体、水体有机物的沉积**,如管理不当,底质恶化达到最严重的时期,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PH值、**酸盐指标普遍偏高,虾极易发病,少则减产,多则甚至前功尽弃。刚开始养殖的养殖户(就是以后的土专家)看到水质恶化严重,第一反应就是想到换水,但他们往往缺乏经验,换水不当,一换就换很多水,一下子
[基本信息 拼音:yī xià zǐ 注音:ㄧ ㄒㄧㄚˋ ㄗㄧˇ 条目: 一下子 引证解释 1.]让富营养化的水体掉大部分,而且底质依然恶化严重,此时虾的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达到超过临界值,就会大批发病直到死亡。但那时因缺少农村技术员,这些养殖户只是机械的认为虾死亡与换水有关,有些年份后期就不换水,运气好的话,有可能发病少,或不发病,长期下去就形成了后期不能排换水的观念。
其实他们错就错在大排大灌。打个比方,就比如人的感冒,人从气温高的南方一下子到气温高的南方气温低的北方容易感冒,而从气温底的北方一下子到气温高的南方也容易感冒,这是因为温差太大,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引起的。同理,对虾突然从水质差的环境突然换到水体好的环境,不但不会体质变好,而且会因环境变化超出的他的忍受范围而大规模发病。这其实就是虾的应激反应。
成虾养殖到中后期换水其实是必须的,除非前期管理得相当到位,水体自净能力相当高。在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勤换水,但换水忌大排大灌,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0公分为宜,少量多次,让对虾慢慢适应,减小他的应激反应。同时辅以水体消毒,施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底质改良剂
[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达到稳定水质,改良水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