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户基本信息

养殖户俞志和,衢州市开化县

[开化县,浙江省衢州市下辖县,建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

华埠镇旭日村,池塘养殖面积

[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

稻虾共生新型养殖模式与技术典型案例

60亩,共5口。池塘条件:根据农田基本形状开挖,每个塘的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30亩,最小的7亩,呈不规则形,进排水系**立设置,塘埂平均深度1.5米,坡度比1∶2,塘埂四周设置防逃尼龙布。俞志和从2009年开始养殖清水龙虾,现有养殖面积151亩,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掌握了清水龙虾的养殖技术,2015年开始试验稻虾混养模式,取得了预计的效益,现将其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二、放养与收获情况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

[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

养虾沟用生石灰50千克

[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或选用其他药物,对虾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

(2)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厘米,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每亩施农家肥

[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200~500千克,农家肥肥效慢、肥期长,施用后对龙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

(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

等。要控制水草面积,一般水草占虾沟面积的20%~25%,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

(4)过滤及防逃。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和龙虾逃跑。

2.幼虾放养

4月中旬,在稻田里一次性施入有机肥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

后1周左右,每亩稻田投放规格160只/千克的幼虾约8000只,要注意幼虾质量,同一田块里虾的规格要整齐,要一次性放足。放养及收获情况见表1。

3.水稻种植

选择产量高、米质优、抗虫抗病抗低温、耐寒露风、低吸收镉的甬优1540作为试验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养殖塘(田)的40%,平均扦插密度4500株/亩。

收获的清水龙虾统一以“渔之和”牌销售,主要销售渠道为开化、杭州、衢州等地农贸市场、饭店等,上市时间6月下旬至9月下旬,捕捞方式采用地笼起捕,平均每3~5亩放置1个地笼。稻谷收割采用收割机,收割时间为9月下旬。

三、效益分析

经初步测算,累计起捕龙虾10800千克(10月以后不再起捕,部分留作下一年的种虾),稻谷产量16200千克。由于试验单位通过无公害双认证,其销售的清水龙虾在衢州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售价在48元/千克,产值为518400元;稻谷售价5元/千克(其中约1/3的稻谷加工成大米销售,售价10元/千克),产值81000元;总产值599400元,亩均产值9990元。见表2。

四、关键技术

1.稻田的改造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日常投饵,一般以排水渠间区域为一个养殖区块。距四周边埂内侧0.6米处挖深0.5~0.6米、宽1米左右的环流虾沟,并把土全部翻到边埂上,使边埂达到0.8~1.0米高、顶宽0.6~0.8米。边埂要夯实,内坡要平整,有条件的可在埂顶内侧用塑料薄膜围起封闭式防护墙。围网地上高度为0.4~0.5米,**埋入0.1~0.2米。

虾沟可在插秧后或割谷后开挖,其开法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较小,可开成“田”字形;如是长且大的田块,可开成内“井”或内“田”形,沟的宽和深分别以0.3~0.4米为宜。面积较大的还应开挖虾潭,虾潭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与虾沟相通。

稻田养虾还要设置好进、排水口,其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养殖过程中进排水时均可使整个稻田的水流畅。在进、排水口要设置拦栅,避免逃虾。

2.水稻施药

克氏原螯虾对许多农药很敏感,稻田养虾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本基地未施用农药,以太阳能杀虫灯诱捕虫为主。

五、养殖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1.稻谷抽穗后需要晒田,此时不能完全将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龙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2.稻田施肥禁用对龙虾有害的氨肥,最好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时将水位降低,让龙虾集中于虾沟之中。

3.投喂龙虾时也遵循“四定”原则,投喂的饵料以豆粕、麸皮为主,辅以饲喂青虾的配合料(膨化料为宜),还可适当补充水草、水葫芦、浮萍等。

4.清除敌害生物,防止水蜈蚣、水鸟、水老鼠侵害,禁止鸭子下田沟,并做好防汛、防逃工作。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作者:浙江开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葛宏培

3.微信号:kxyyzzs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