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的主要生态作用

  露天池塘里的藻类起到什么作用呢?主要有以下生态作用。

南美白对虾露天养殖池塘里藻类的主要生态作用

  第一,在有光照和营养盐满足的条件下,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而产生氧,为水体增加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藻类光合作用增氧只能在满足光照和营养的条件下进行,并仅限于白天有光照的上中水层发生。夜间,或虽白天,但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低的水体的中下层缺乏光照,就不会发生光合作用。注意,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氧。

  第二,作为生物,藻类也要呼吸,藻类的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最终生成二**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要耗氧,并放出二**碳,使水体pH值降低,这与光合作用刚好相反。藻类自身的呼吸作用无论白天黑夜(不论水层)都要进行,除非藻类死亡。有朋友说“藻类在夜间是不怎么耗氧”,这个观念是绝对错的。藻类,不管白天黑夜都消耗氧,如果不耗氧,它就会死掉,因为它是生命体。

藻类(包括菌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在进行,而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有光照的水层时候才能够进行。一般地,池塘水越深、水越浓(透明度越低),白天有光照的水层相对比例越低,整个水体光合作用增氧效率越低;相反,整个水体水中藻类(包括菌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强烈。因此,水深、水浓(透明度低)地水体尤其底部更容易缺氧。

因藻类光合作用与藻/菌等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包括有机物降解矿化和还原性无机物**)的耗氧,昼夜变化,周而复始,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呈现相当明显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简单地讲,溶解氧昼高夜低,上高底低。

  第三,(藻或光合细菌)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甚至消除水体中的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因为氨氮、**酸盐和硝酸盐本身就是藻类的肥料(氮肥),光合作用吸收氨氮、**酸盐的过程就是净化水质的过程。

  第四,生产实践与实验证明,藻类正常增殖的过程,对弧菌等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五,微型藻类是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对虾的活饵料

[ ...]

。所以,尽量提前培藻,让浮游动物能够充分增殖起来,这样虾苗放入池塘后就有营养丰富的天然活饵料吃了,这是第一个好处。其次,培育基础饵料过程持续较长时间,水体水质相对稳定的时候我们再放虾苗,一般会比较安全。当然,还有推迟和减少饲料投入有利于水体环境维护、提高对虾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养殖成本等其他一些好处。

  第六,适度的藻类,形成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有一定的隐蔽作用。对虾逐步长大后是底栖生物,它喜欢*暗的地方。所以,藻类形成一定的透明度,替它创造更好更适合的环境条件,它就能够健康成长。

  当然,底质差得池塘,对虾伏底(时间长很容易出问题,这种条件下,鱼虾混养就有优势了——鱼虾混养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鱼(或其他混养生物,选择原则——底层、活动范围大、不吃或少吃活虾,个体稍大)撵得对虾到处跑,这就是底层生物搅水——有效防治底层缺氧!!!现某些混养鱼类吃活虾远胜于吃死虾,单纯依靠吃掉死虾切断传播几乎不太可能。

  前面藻类六大主要生态作用中,我认为,前四个作用是最重要的。其中,三大正面作用——也就是增氧、吸收氨氮和**酸盐,净化水质和抑制有害微生物。但是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的负面作用。这三个正能量和一个负能量的彼此消长,直接影响到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对虾的健康与安危,必须高度重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