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的常见病有很多腹胀病、脊椎弯曲病、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打印病、水霉病、烂嘴病、烂尾病以及吸虫病[由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da)所属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都是其比较常见的,以下就把为常见的烂尾病和水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娃娃鱼有哪些常见病?娃娃鱼常见病的介绍
水霉病
症状:
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时能见灰白色斑点,菌丝继续生长长度可达3厘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治疗:
对病鲵可用10%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或10%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天然矿石,也是一种古老的玉料,为水合碱式碳酸铜,呈翠绿或草绿色的块石。]绿涂抹患处,放到*凉处1~2小时后,再放入水中。过两天以后,如还有水霉,可再涂1次。另外,也可将病鲵用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8小时以上。
预防:
搬运和养殖过程中防止大鲵受伤。对于受伤的大鲵,用溃疡灵软膏直接涂抹伤处。对于正在孵化的鲵卵,要将未受精的卵带剪断剔出。所用剪刀应事先在10%高猛酸钾溶液里浸泡消毒。孵化工具事先用50克/升食盐水泡。也可将病鲵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5~20分钟,并在患处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对于鳃部和腹部患水霉病的鲵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2~3分钟,如果鲵苗在溶液中显得烦躁狂游,则应降低浓度。克霉唑[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软膏对水霉病也有较好疗效。
烂尾病
症状:
大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块,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灰白色。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严重时患处肌肉组织坏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红色或淡**液体渗出。病鲵停止进食,伏底不动,不久便死。
治疗:
发现病鲵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对病鲵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浓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锰酸钾),随后用氯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敷患处,每天一次,连续7天可。
预防:
大鲵本来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质清洁无污染,但人工饲养水体中常有大量的病菌。当大鲵的皮肤受伤后,病菌就乘虚而入,引起此病。因此,勤换水,可以减少此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