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大菱鲆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英文名Turbot,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瘤棘鲆”。]是深海底层鱼,分布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至地中海一带,为重要经济鱼类。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英国引进,1999年大规模秒钟生产获得成功后,在北方沿海推广养殖,成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菱鲆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技术。
大菱鲆育苗配套设备:
1.沉淀池[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育苗用水经水泵抽到沉淀池沉淀后可以减少水中杂质及有机物的含量。
2.砂滤池:除掉水中的杂质及大颗粒有机物
3.泡沫分理器:除掉有机物。
4.紫外线消毒:杀灭细菌
5.高级过滤器(滤芯):滤掉微颗粒有机质和大的原生动物。
6.育苗车间:育苗池12方左右,池深1。2米,底面积11平方米。
大菱鲆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天晴,海区水质较清时用水泵提水到沉淀池内沉淀。一般沉淀三到五天即可使用,
经过沉淀的水质清彻,水内杂质少,有机物含量低。水入鱼苗池后水质稳定。水质要求:盐度在26—30%。;Ph值在7。5---8。5;水内各种微粒子含量稳定,重金属含量不高于育苗水质要求。
2.检查所有的与鱼苗有关的设备能正常运转,以防育苗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损
失。
3.消毒车间育苗池,管道,生产用具,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感染。
4.培养单胞藻类(如没培养可以用成品浓缩藻)。主要以小球藻为主。
大菱鲆布卵及鱼卵的发育:
1.车间备水:在准备布卵前一天开始涮净育苗池,冲净。海水经过沉淀,砂滤,泡沫
分理,紫外线消毒,高级滤芯过滤处理后即可入池。水温要求:15度。盐度:28%。;水深1米左右。
布卵:每方水5克鱼卵(每克卵约有1000---1200粒),卵粒因亲鱼的大小而有区别。轮虫[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的培养:布卵前一周购买野生轮虫,入车间后培养。培养密度200个/ml左右。以投喂鲜酵母为主,并可适当添加一些营养剂(如微生素,卵磷质等)。每三到四天倒池一次,每天换水30%左右。每1亿轮虫每天投喂50克鲜酵母,分六次投喂。4小时一次。每天泼一次抗生素,防止有害菌繁殖。
4.鱼卵的发育过程:鱼卵经受精后经过96小时左右即可孵化出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孵化水温15
度),不同的孵化水温孵出的时间会有差别。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孵化出的仔鱼约72小时后逐步开口,80小时后有摄食动作,90小时左右可以看见肠道内有轮2.3.虫,表明已摄食。
大菱鲆仔鱼的培育:
(一)水温控制:仔鱼的培育过程,需要逐步提高育苗水体的温度,从15度起缓慢提到
19—20度。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2--15天左右(从布卵算起),车间内气温要稳定在20—25度左右,以免池内水温度不稳定,切记池内水温波动不能太大,特别是不能降温。否则会对仔鱼的成活造成影响。
(二)水量:池内水从布卵开始为满池水,鱼卵入池孵出仔鱼后即可微流水,每天添加的
水量以每天加5%为易,并逐步增加。仔鱼孵出20天左右每天的补充水量在,30天后可达200%,40天后可达300%,60天后达到600%,有条件的可以更高。
(三)水质:添加的水质要稳定,特别是仔鱼孵出后15天以内,海区的水太混时尽量不用。
以名不质差异太大会影响仔鱼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从孵出仔鱼第三天起池内要添加小球藻藻液,使水质维持浅绿色。颜色以看不到池底为易。不易太深,否则会增加水内的氨氮含量。如果水循环较差会败坏水质。添加时间据池内颜色而不定时添加。
(四)投喂:
1.仔鱼开口后可以投喂养轮虫,起初因为摄食量很低,投喂的数量要少,保持水体内轮虫的量在0.5个/ml即可。不可过多,否则因为鱼摄食量低而残留太多,时间过久后轮虫因新陈代谢体内的营养不足,鱼摄食后会营养**,体质弱,成活率低。投喂的轮虫应先用强化剂强化,以裂壶藻为主,可以适当添加其他营养剂作为补充(维生素,卵磷质等),以增加轮虫体内的不饱合脂肪酸(以EPADHA为主)。鱼摄影食后可增强体质,增加成活率,降低白化率。强化时间为12小时,每亿轮虫20克强化剂(裂壶藻粉)
2.轮虫投喂时间一般从开口起喂到仔鱼出20天左右。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投喂天数。
每天的投喂数量主要以鱼的摄食量来确定。池内轮虫残留不能太多,也不能吃不饱。以下一次投喂前池内残留0.2---0.5个/ml为好。投喂次数:4次/天
3.卤虫投喂:卤虫投喂一般在仔鱼孵出后十三到十五天开始投喂,初期投喂时和轮虫交叉
投喂,开始一天投喂少量,待仔鱼转换较好后可逐步加量,增加投喂次数。开始投喂量以水体内0。05个/ml为易。投喂后一小时池内卤虫摄食干净为易。卤虫不易残留。卤虫投喂前和轮虫一样要强化,强化方法同轮虫类似,以每1亿幼体卤虫放200克强化剂进行强化约12小时。
4.卤虫投喂时间约为20天左右(从仔鱼孵化13天开始投喂到35天左右。以鱼大小确定停喂时间)
5.配合饲料:25天的出孵仔鱼可以开始驯化配合饲料,并逐步代替**饵料,一般经过一
周的时间驯化后仔鱼摄影配合料会积极。现在的配合驯化料主要以日清和鱼宝两个日本品牌为主。料径250—300微米作为驯化料(B1)。起初驯化时投喂的次数要勤,间隔时间要短,而且鱼胃内不能饱食,否则仔鱼对配合料会不感兴趣。以半成饱时开喂较好。待鱼苗摄食配料积极,且大部分都能摄食配料时即可逐步减少卤虫投喂量,直至停止投喂卤虫而全部改成配料。
6.初孵仔鱼经过轮虫-----卤虫----配合饲料的投喂过程后,6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5公分)可以出池销售。
大菱鲆仔鱼的发育及**过程主意事项:
1.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至出孵仔鱼:此过程会因卵质的好坏而有区别,受精卵一般经过96小时的发育
后,卵质较差的会沉底停止发育。质量较好的受精卵会漂浮或悬浮大水中。孵化率一般在50%--70%(受精卵算起)。
2.出孵仔鱼到开口:受精卵的好坏决定了开口率的高低,质量差的仔鱼开口是沉底死亡。开口率一般在90%以上。
3.开口到仔鱼开鳔:出孵仔鱼在7--12天左右开鳔,正常情况下这一时间是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的,
这一时期如果卵质较差或者水质不稳定死亡率会很高,有时高达80%甚至会全军覆灭。此期要保持水质稳定,增加轮虫的营养,提高仔鱼的体质。水面要清洁,脏物不要太多,气量要小,这些都会影响开鳔率。
4.**期:仔鱼经过二十天左右的培养后身体放宽,鱼体从侧游变成平游。鱼眼有两眼对称逐步变成两眼上移。终右眼上移至背面。这一过程称之谓**。**后的仔鱼体型和成鱼一至。这一过程如果鱼体质正常几乎不会有死亡。
5.附底:水中悬浮的仔鱼28天后逐渐向池底移动,并平附在池底。50天左右大部分鱼苗会附底。
大菱鲆育苗过程中鱼病的防治:
为提高仔鱼成活率培育过程中减少有害菌的繁殖,水体内会用一些抗生素或消毒剂。近年因为亲鱼的近亲繁殖,种质严重退化,大菱鲆育苗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近几年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病例为:
1.腹水:常出现在驯化配合料前期至停喂卤虫五天内。症状:腹腔充水,肠道发红充血。
病因:未知。防治方法:未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2.盾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育苗期间随时可出现,初始症状为鳍边发白或腹腔部位发白。镜检时发现鳍边或腹腔内有盾纤毛虫,繁殖速度相当之快。防治方法:甲醛
3.弧菌病:一般出现在鱼苗要出池时,5公分左右。症状:鳍边发白或腐烂变红出血,似盾纤毛虫症状。繁殖较快,死亡率较高。病因:弧菌。得此病后的鱼如果防治不彻底会引起盾纤毛虫。
以上就是大菱鲆鱼苗技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大菱鲆鱼苗的信息,还可浏览网站上相关文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