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灌云县渔业科技入户吴伟
每年5-9月是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连绵雨季等极端天气的多发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南美白对虾养殖造成影响,养殖池塘暴雨前和暴雨后一天的水质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水温大幅下降,透明度增加,PH值下降,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减少。
(1)水色变化情况
清塘药物使用茶子饼和敌百虫消毒的池塘,暴雨后一周左右,水色大多由淡变深,由绿色或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变成蓝色,蓝藻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清塘药物使用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消毒的池塘,暴雨后一周左右,水色大多由淡变深,水色保持绿色和黄褐色,或两种水色互相转换,蓝藻一般不占优势。
(2)发病情况
暴雨过后5-8天对虾便开始发病死亡,主要是“偷死病”,少数白斑病
[白斑病,是医学上对以皮肤白斑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统称。]和红体病。今年发病情况比2011年严重,海水模式比淡水模式严重。
(3)小结
1.暴雨前,由于气压低、天气闷热,使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对虾和其它水生生物处于不适状态,少数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藻、菌)开始死亡;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出现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对虾发生“应激”反应;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对虾容易患病,发病率较高。
2.患病活力差或刚死的对虾被个体大健康对虾残食,导致池塘里个体大的对虾相继感染死亡。
(4)、对策建议
1.清毒塘时,一次性进满水,并封闭水闸,采用漂**彻底消毒后,待毒性消退再接入芽孢杆菌,以防止今后蓝藻的发生。然后适时分次放养鱼、虾苗。
2.虾苗要在中间培育池或养殖池围隔里,用优质幼虾粉状饲料强化培育至体长3-4㎝规格,才放归养殖池塘。
3.混养鱼类要根据鱼类食性合理搭配,配养少数捕食性鱼类,如胡子鲶等以清除活力差不健康对虾。
4.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全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
5.暴雨前后,分别泼洒一次沸石粉,以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池塘藻菌相稳定,沸石粉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25公斤。
6.暴雨前中后,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
[耗氧量为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剂**时消耗的**剂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还原性物质。],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