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河蟹于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产业规模,之后以年均约30000吨的增幅迅猛发展,2006年达到了450000吨,已经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产新兴产业。为了大家更加了解河蟹养殖,本文总结了河蟹养殖成本和前景,以供大家参考。
河蟹养殖成本
养河蟹的场地不同,投资成本和利润也有挺大区别。水库、湖泊、河道养殖水域大,资源丰富,投资少,快;池塘、稻田等面积小,精养密度大,成本高些。二力河蟹养殖基地。
养殖螃蟹主要是水草重要,行业一般说,草好蟹肥,在池塘底部种上适口性好的水草,如金鱼藻[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等,池塘四周用薄膜建造围栏防止蟹逃跑,定期投喂一定量的野杂鱼小鱼。初期成本一般一亩在2000块钱左右,利润一般不出问题的话在五千块钱左右。
河蟹养殖前景
(1)养殖面积趋于饱和。长江流域从东往西数,东太湖围栏养蟹早已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由于在国计民生中水远比蟹重要,2007年无锡蓝藻一闹影响太大了,证明太湖超负荷养殖明显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国策,所以**势必会对太湖围栏养蟹采取限制措施,以还福于民。
塥湖、长荡湖养蟹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饱和,再扩大规模已无潜力可挖。鄱阳湖区因水位落差大,好多外地投资者都乘兴而来[乘兴而来,读音chéng xìng ér lái,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铩羽而归;有名的赤湖资源再好,因与鄱阳湖和长江通连,养蟹效益有限。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湖湖有蟹,20000公顷的洪湖早已为辽蟹盘踞,习惯成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做事的方法习惯了,就很难以改变,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一时半会你还“赶”它们不走。湖南的情况同湖北一样,湖泊资源退化,河蟹越养越小,辽河蟹与长江蟹为争夺地盘一直在捉对厮杀。
(2)污染日趋严重。太湖无须再说,安徽的巢湖、江苏的洪泽湖都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养蟹红火过一阵,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也都在工业污染的折磨下风光不再。而湖泊投肥养鱼技术的普及,使两湖及内陆地区的湖泊迅速富营养化,湖湖都是臭水,其结果是鲢鳙鱼大丰收河蟹大减产。
(3)养殖技术严重滞后。新加入养蟹队伍的不说,就是多年养蟹的“老兵”,如何辨种、投苗、管理和捕捞,都还相当盲目,有的还常闹笑话[基本解释 [释义] (语)(~儿)因粗心大意或缺乏知识经验而发生可笑的错误。]。试问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不懂技术如何养蟹?尽管我国河蟹总量年年递增,优质蟹产量却呈萎缩趋势,根源也就在以上三点。
物以稀为贵,市场上劣质蟹产量越多,价格还有可能下跌,而优质大闸蟹的价格仍有向上攀升的市场空间。那么,怎样才能占得这个先机呢?可以预见的是:得技术者得天下,有资源者定乾坤[《定乾坤》是一首洪秀全所作的七言诗。]。
河蟹养殖成本和前景就是以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997年是我国蟹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养殖河蟹进入了“暴利时代”,各地盲目发展,故导致如今整个养蟹业在狂热中蕴含着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