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转肝期”是养殖管理过程中的通俗用语,通常指小虾吃1号料至2号料的这段时间。即由天然饵料完全转变**工配合饲料,适应人工饲料并在肝脏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后缘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膜,即脂肪积累。“转肝期”大致在放苗后20天左右,随水温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提前或延迟进入“转肝期”的现象。肝脏是对虾的重要消化**,能分泌消化酶和吸收、储存营养物质,对虾能否顺利度过“转肝期”对养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文就“转肝期”的管理重点作详细阐述:
一、初步了解对虾肝脏
正常对虾肝脏是黄褐色或灰绿色,肝脏两侧有白色的薄膜,通过包膜和胃之间,整个肝脏透过,头胸甲清晰可见(图1、2)。在病害期间,对虾肝脏发生明显病变,例如: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肝脏变红、肿大,肝组织柔软,缺乏弹性,包肝膜浑浊难辨(图3)。近几年对虾肝脏萎缩糜烂,肝脏苍白、硬化等症状也较为多见,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肝小叶大量出现萎缩(图4)。肝脏病变治疗很难见效,提前预防、保护肝脏尤其重要。
图1正常对虾肝脏正面
图2正常对虾肝脏侧面
图3南美白对虾肝脏变红、肿大
图4病变肝脏细胞排列不均匀,肝小叶大量出现萎缩
二、对虾“转肝期”的管理
第一步:稳定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减少应激
早造对虾由于天气不稳定,藻相、菌相以及水质各项指标都易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小虾带来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导致其摄食不正常、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病、细菌病等病害。我们建议:定期(3~5天左右)追肥补菌,使用
[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藻安生”+“活力碳”+“利菌多”,稳定水体藻相和菌相,定期(5~7天)解毒稳水,使用“碧水安”。天气突变或蜕壳时,及时泼洒“激活”+“活力钙”,减少对虾应激,促进快速硬壳。
第二步:护肝排毒,减轻负担
饲料中难免会产生少量的黄曲霉素、组胺或自由基等有毒物质,定期内服解毒排毒药物非常有必要。一般抗生素虽能杀灭肝脏内病菌,但有损伤肝细胞的副作用,预防时不建议使用。护肝排毒还应选用中药制剂和维生素添加剂为主的药物,在投喂1号和2号破碎料期间,建议使用“肝胆易康”+“银翘
[银翘是金银花与连翘配成的中成药,,用于流行**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板蓝根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可以败火解毒,预防疾病。]散”+“低聚糖”(图5、6、7)保肝套餐,连续投喂5~7天,转肝期喂2个疗程,疗程间隔为7~10天。
第三步:生态防病,减免“消、杀”
水体消毒和杀虫都容易引起缺氧、水变和对虾应激反应,同时,消毒剂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和杀虫剂对肝脏也有损伤。抑制水体有害菌可以选择生态消毒剂“优肽”(图8),无**无副作用,防虫害可以通过多改良池塘底质来实现。
“转肝期”出现肝脏异常,需要治疗时,对虾吃料已经减缓,除内服上述保肝套餐外,还要结合中草药“肝胆易康”+“银翘板蓝根散”(图5、6)”连续外泼1~2次。一旦肝病严重了,比如出现肝萎缩、肝硬化,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综上所述,虾病难治,预防为主。下面分享一个案例:
案例
广西防城港企沙镇灰场王老板,有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面积10亩,水深1.3米,配有6台1.5kW增氧机,2017年5月19放苗36万尾。养殖到18天,6月9日,提罾网看虾,虾体肝脏发红,略微肿大,白色包膜不清晰,感觉对虾转肝不佳。
6月10日,上午使用“肝胆康”+“银翘板蓝根散”,使用剂量1.5亩∕包。6月11日,使用剂量同上。
6月12日,提罾网发现对虾肝脏白膜清晰,无发红迹象。随后摄食明显加快,长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