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小猪的体质弱,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差,在饲养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小猪出现一些疾病,不仅会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话更是会降低小猪的存活率。那么为什么小猪急性[急性,指急性子性格;发病急、变化快的。]倒地[倒地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横躺在地上。]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如何解决这种现象?
为什么小猪急性倒地死亡?
1.环境控制不到位:家庭农场猪舍[猪舍是饲养猪群的建筑物。]环境控制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协调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保温不到位,猪只[猪只,词语,读zhū zhī, 猪的总称。]处于冷应激状态,易出现受凉感冒、腹泻等症状,猪群的抵抗力下降,此类情况在未搭建保温箱[保温箱即外卖送餐时使用的具有保温性能的箱包。],或保温箱拆除过早的猪舍容易发生。通风可以及时的去除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大环境空气的清洁流通,通风较为保守的养殖户因担心通风会造成舍内温度下降而不敢通风,造成猪舍闷热。猪只在保温不足及闷热的环境下均易出现倒地急性死亡,尤其在*雨、降温等天气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表现的为突出。
2.霉变饲料和粉尘:小猪阶段的猪群活动量较大,食欲旺盛,且有爱玩的特性。如料槽里剩余的饲料残渣清理不及时,易孳生苍蝇,长期积累易发生霉变。此外,保温箱侧板拆除后,小猪易拱动垫板,垫板下通常含有大量的霉变饲料及灰尘。病从口入,当猪只长期摄入到霉变的饲料及粉尘时,易因霉菌毒素蓄积中毒或急性胃肠炎等疾病造成死亡,临床上突出的表现就是体型较大、肥胖的猪只往往易发生倒地急性死亡。
3.铁丝、铁钉等锋利物:铁丝、铁钉及木尖突出于保温箱表面,在猪群活动时易划伤猪只,会增加继发细菌性疾病感染的风险,以及地面上的木屑、粉尘、饲料残渣,都会造成猪群的急性倒地死亡。
4.疾病性因素:如猪群发生蓝耳病、水肿病、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疾病时,也易造成阶段性的猪只倒地急性死亡。
5.其他因素:如饲养密度过大、水源不清洁、接种**后及高烧治疗不及时等亦会造成猪只的倒地急性死亡。
防治措施
1.树立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的意识。做好小猪进猪舍前密闭式保温箱的搭建工作,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大胆通风,一般选择在猪群喂料时及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给猪群一个室内温暖、地面干燥、空气清新的生长环境。
2.定期清扫。每1~2天定期打扫一次料槽,尤其对边角料要及时清理。在保温箱拆除侧板后,对保温箱垫板及其下面的脏物进行一次彻底打扫。日常巡栏时,对保温箱上的铁丝、铁钉、木尖等尖锐物要及时清除。
3.做好舍内外及水路的消毒工作。每半月使用酸制剂对水塔、水路、鸭嘴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保证猪群饮水卫生。每周至少一次使用烧碱加石灰对猪舍周边进行铺撒。每2~3天对洗手盆、脚踏池更换一次消毒液。每周至少两次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
4.把控好扩栏节奏。保证小猪阶段饲养密度为0.8~1.0头/m2。在接种**前后做好猪群的抗应激工作。日常在饮水中适当添加葡萄糖、VC、柠檬酸、补液盐等中和解毒、调理体况的药物。
5.及时治疗。猪只发病后要时间进行有效治疗,一般首先注射****,随后使用磺胺及解热类针剂,同时对大群使用阿莫西林、磺胺与泰乐菌素、强力与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保健治疗。此外,猪只在倒地时,多出现高烧症状,因此,在大群不稳定期间,要使用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氟尼辛葡甲胺颗粒等解热药物对大群进行饮水、拌料给药,尤值一提的是,在一天的后一餐解热药必须加药到位,减少夜间发病猪只因高烧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或预后**。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小猪急性倒地死亡?如何解决这种现象?”的详细内容了,小猪的生命还是很脆弱的,需要养殖户们更加细心照料,加强管理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