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水疱是指高出皮肤的疱疹,内含有水液。]性口炎[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完整的治理办法,养殖户不容错过。
【概述】 猪水疱性口炎是属于弹状**[** 粒形 态 似 棒状 或 **状 的** 。]科水疱性口炎**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为病畜舌面黏膜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水疱,口流泡沫样涎。
【病因/病原】 水疱性口炎**属于弹状**科水疱性口炎**属的弹状RNA型**。该**对**敏感,不耐热,58度30分钟可灭活,在直射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迅速死亡,在4-6度的土壤中能长期存活;在PH4-10之间表现稳定;2%氢**钠或1%的福尔马林能于数分钟内杀灭**。
【流行病学】 本病5-10月之间发生,尤其在9月发生较多。易感于猪及所有哺*动物,亦感染于人。主要通过接触传染而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致病。双翅目昆虫亦是传染的媒介。本病侵害多种动物,猪、牛、马较易感染,野羊、鹿、野猪、刺猬、雪貂、豚鼠、仓鼠、小鼠、鸡都易感染,绵羊、山羊、犬和兔不易得病,多发生于夏季及秋初,秋末即趋平静,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和死亡率都很低。
【病理学】 初期在表皮的马尔皮基氏层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指的是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间浆液蓄积,不久相互融合、扩大形成水疱。水疱上部的上皮细胞不久变性坏死,以致在真皮发生白细胞浸润,真皮的炎症达到真皮层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有时在皮下也发现细胞浸润等炎性变化。观察不到包涵体。
【症状】 病初出现急性发热,40-41.5,稽留2-3日。发热1-2日后,在鼻端、鼻镜、口腔、舌、蹄冠部、趾间部的皮肤或粘膜形成水疱。水疱初期呈小丘疹状,不久形成有明显水疱,并相互融合成不足几毫米至30毫米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充满稍带蓝色的透明液体,1-2日后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溃疡。此后,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部分形成痂皮,痂皮下面形成新生的皮肤或粘膜而痊愈。病程约2周。如果水疱在蹄部形成,则猪只会表现出跛行,严重者行走困难。在自然感染时,发现蹄部典型水疱是困难的,多数是在溃疡时期才发现。由于猪的四肢末端污染,在发现跛行时,应对四肢进行认真冲洗、检查。
潜伏期一般3-4天。体温先升高(40.5-41.6度),24—48小时后口腔(主要是舌部)、鼻端先发生水疱,食欲减退,磨牙,口流涎、水疱很易破裂,此期非常短,随后表皮脱落留下糜烂和溃疡,体温也在几天内恢复正常。随之蹄冠和趾间发生水疱,不久破裂而形成痂块,蹄冠水疱病灶扩大则可使蹄壳脱落。病程约2周,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迹。
马的水疱多在口腔黏膜。牛50%在蹄冠、*头。人感染时有如流感,突然发热,恶心,肌肉痛,少数有口炎、扁桃体炎。
【诊断】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初,体温高(40.5-41.6度),先在舌面、鼻端发生水疱,并减食流涎,随后蹄冠、趾间发生水疱,病程2周,转归良好。多种动物易感,羊、犬不发病。动物接种2日龄和7-9日龄*鼠及*兔,*兔不发病,*鼠均发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水疱性口炎所致的抗体,是一种快速准确和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类症鉴别
1.猪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相似处:有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体温高(40—41℃),口、蹄发生水疱,流涎,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等。不同处:发病多在冬季早春寒冷季节(不是夏季或秋初),马不发病,传染迅速,常为大流行。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鼠及*兔均发病,口蹄疫血清能保护。
2.猪水疱病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度),口、蹄发生水疱,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等。不同处:仅猪感染,蹄部先发生水疱,随后仅少数病例在口、鼻发生水疱,舌面罕见水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猪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场传播较快。接种2日龄和7—9日龄*鼠及*兔,7-9日龄*鼠不发病,其余均发病。
3.猪水疱性疹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度),口、鼻、蹄发生水疱,食欲减损,跛行等。不同处:仅感染猪(仅A、C型对马有传染性),水疱较大,大者直径30毫米,有时腕前、跗前皮肤也有水疱。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鼠及*兔均不发病。按照发病季节(夏、秋两季)、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及临床症状等特点,基本上可以确认。鉴别诊断或特异性诊断必须应用**学的检查方法。以水疱液或水疱病变部的上皮细胞为诊断材料,将其接种于培养细胞上,根据是否出现细胞病变进行确认,其次是将其培养液和已知抗血清作中和试验等进行鉴定。本病的**在各种培养细胞上都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或小白鼠脑内接种可使发病引起严重脑炎。
【治疗】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自然痊愈,但若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则可加速痊愈。
【防治措施】 除常规地严密消毒、认真检疫外,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可接种**预防。一旦发生,应按国家指令进行隔离、消毒,或施以捕杀处理等措施尽快扑灭本病。注意猪舍和放牧地的条件,避免有使猪吻突或蹄的表皮造成擦伤的物品和地面,以防**的侵入。在发现有其他动物感染本病时,应积极予以**隔离,防止本区域的猪受到感染。国内已制出的鸡胚结晶紫****对黄牛有短期免疫效果,对猪的免疫效果尚无报道。国外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制成的**进行接种有良好效果。对病猪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如病情较轻,因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用保守疗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