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为猪丹毒而烦恼,这里帮你解决

在80年代,那时候猪的病非常少,猪丹病是一种常出现的病,以前这种病使用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就可以解决,如今随着抗**的提升,这种病已经变得难以控制,近期也有好多地方出现这种病,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该如何解决。
因如今猪病不再是单一病,而是以一种病为主,伴发几种病。猪丹毒[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主发,与猪瘟、蓝耳病、圆环**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等伴发,起初常误诊,或预防和治疗不积极,或治疗不愈,归咎为变异猪丹毒,从而拖延病程,加大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给部分猪场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应重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的夏秋和梅雨季节多发。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其中3月龄以上的架子猪发病死亡率高。该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抵抗力很强,分许多血清型,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对常规消毒药敏感。
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形容词 医学上指病症次于急性 如:亚急性中毒,亚急性湿疹 ...]型(疹块型)和慢性型。其中急性型常见,体温可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结膜充血,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突然死亡;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
疹块型病较轻,常呈良性经过,1天-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毫米-3毫米,大小约1厘米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伴随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病程约1周~2周,偶见症状恶化或转为败血型。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逐渐消瘦,全身衰弱,生长发育**。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例剖检进行综合诊断。如果病猪皮肤呈现典型病变,现场容易诊断。必要确诊时可通过实验室诊断。
防治
1.猪丹毒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复杂了,积极治疗,率还是较高的。将个别发病只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小时~36小时内治疗,疗效理想。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注射阿莫西林2克/50公斤体重+清开灵[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注射液20毫升/50公斤体重,每天一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48小时,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同群猪用清开灵颗粒1公斤/吨料、70%水溶性[water solubility狭义地讲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广义地讲指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阿莫西林800克/吨料,拌料治疗,连用3天-5天。
2.如果生长猪群不断发病,则有必要采取免疫接种,选用二联苗或三联苗,8周龄一次,10周龄-12周龄好再来一次。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以前不做免疫接种。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
4.疫病流行期间,预防性投药,全群用清开灵颗粒1公斤/吨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克/吨料,均匀拌料,连用5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