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各种年龄猪群都可感染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对养猪业危害较大。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1、公猪

  该病对公猪的影响,表现为性欲下降、**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患病公猪**颜色呈灰白色。**密度下降20%~30%,约为0.6亿~0.8亿/mL,部分公猪射出**中的尿道球腺分泌物成破碎状或溶解在**中,致使人工授精时的**无法通过过滤纱布。当公猪患病血相评分达到0.8以上,血相异常公猪比例高于60%时,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的受胎率将会出现明显下降。如果猪场中公猪患病比例不高,将感觉不到疾病的危害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

  2、母

  怀孕母猪和哺*母猪患病后精神沉郁、喜卧、厌食、不明原因高热。大部分发病猪只表现毛孔渗血,个别母猪全身皮肤发红,后期出现皮肤黄染或苍白或怀孕母猪流产等症状。附红细胞体病对怀孕母猪的影响在不同猪场表现不同:有的猪场主要表现在母猪产弱仔(体重0.9kg以下)的比例上升,母猪产后l~5天出现无*或少*;有的猪场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出现后期流产,流产率l0%左右,或推迟分娩2~8天。

  3、哺*仔猪

  有的仔猪初生即有腹股沟淋巴结发青等明显发病症状,一般以7~10日龄症状明显。患猪临床表现为体温高于正常、眼结膜发炎变红、皮肤苍白或发黄、浅表部位皮肤毛孔有淡**点状渗出。由于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红血球,使病猪营养**、抗病力下降,所以经常诱发多种其它疾病,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部分仔猪长时间腹泻不愈一般不会出现大量死亡,甚至不表现出其他临床症状,但如果继发其它疾病,治疗不及时,易与猪瘟发生混合感染,将会出现大量死亡,有时高达30%左右。

  4、保育、生长育肥猪

  病猪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升高至40.5℃左右;体表苍白、贫血、黄疸,耳朵、四肢内侧、胸前、腹下及尾部等处毛孔渗出“铁锈色”血点。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是腹下,部分猪皮肤呈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炎,严重的上下眼睑黏住使眼无法睁开;个别耳部发绀,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慢性经过表现被毛粗乱无光泽、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容易感染其它疾病、造成混合感染,饲料报酬下降、生长迟缓、出栏时间延长。

  发病特点

  1、猪群中隐**染率[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指标之一。]很高

  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猪群中附红细胞体隐**染率高达90%~95%,是主要的传染源。许多农户就是由于引进了隐**染的种群,当饲养管理**、营养水平低下、气温发生突变,或并发其它疾病时,引起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发病耐过猪只能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表现出持续**染,致使本病在猪场长期存在,难于净化。

  2、发病多以慢性型为主

  当前,猪群中发病形式已由过去急性暴发型转为慢性型为主,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混合感染者除外),多表现为黄疸、贫血、皮肤苍白、皮毛粗乱无光泽、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肩背部毛孔出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皮肤发紫或全身发红、尿呈**、拉稀等。育肥猪生长缓慢,成为僵猪。

  3、对繁殖猪群的影响

  妊娠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和弱仔,流产率可达50%左右。产后发病的母猪表现为少*或无*、断奶后不**,配种返情率可达40%以上。

  4、继发感染增多

  附红细胞体可大量破坏红细胞,使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免疫黏附活性、清除体内抗原异物与免疫复合物的功能遭到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继发感染增加。在临床上常见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圆环**Ⅱ型混合感染,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继发感染,诱发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等,造成哺*仔猪和保育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当出现继发感染时,哺*仔猪的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0%,断奶仔猪的发病、死亡率高达2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霉变。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环境及用具。

  2、对于已发病的猪实行隔离,加强全场消毒,定期用“敌**”药液加水按0.1%浓度稀释后用喷雾器对猪群体表驱虫,**猪虱和蚊虫。

  3、加强通风,搞好卫生。防止猪群拥挤,舍内温度突变,减少应激等是防止该病发生的关键。

  4、按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乙型脑炎、链球菌病等**的免疫接种,确保猪只的高免疫状态,可有效防止发生本病的混合感染及并发症。

  5、药物预防:在该病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100g/t或对氨基苯砷酸钠50—100g/t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哺*仔猪1日龄和7日龄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0.5~lmL;3日龄补铁,每头注射lmL。

  病猪的治疗

  1、单一中药提纯物

  ***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目前世界上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毒副作用低,疗效高,不易引起疟原虫的抗药性。试验证明,该药也是治疗和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之一。

  2、复方中药

  动物红细胞中存在着许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物质,而附红细胞体恰是破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为此可从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采取中草药辅助治疗该病。据报道:天花粉、黄芪等中草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附红细胞体病属温热症,热势偏盛,一些中草药可达到解表、凉血、清里、滋*等作用。

  3、西药疗法

  ①砷制剂新砷凡纳明(914),临床上常用供静脉注射[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的剂型为粉针剂,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配成10%溶液缓慢静脉注射,也可直接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猪用量为l5~45mg/kg.治疗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成5%~l0%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一般用药2~24小时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3天内可消除症状;②抗血液原虫类药物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临床常用的剂型为粉针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5%~7%的溶液,按5~7mg/kg体重深部静脉注射,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1次。在发病的初期或感染率低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4、抗生素类药物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常采用注射法和口服给药。兽医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连续2~3天,剂量按15mg/kg体重,肌肉注射,连续2~3天: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后建议大家加强猪场防疫卫生,定期消毒栏舍、器具,及时清除猪粪,保持栏舍通风、干燥、卫生,定期驱虫,灭蚊、蝇、虱等吸血昆虫,清除传染媒介,及时治疗发病猪,好淘汰病猪。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