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气候、饲料资源、膳食习惯等千差万别,人们选种的要求不一样,经过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猪种。猪种的好与不好,也是根据地区的环境、农作物等形成的,选择好的猪种能够让经济效益翻倍,那么在这里就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有关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如何辨别猪种的好坏?
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
(1)华北型。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此类型体质健壮,骨骼发达,四肢粗壮,背腰狭长,腹不太下垂,肌肉发达。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下垂,毛粗密,多为黑色。母猪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早,繁殖性能强,窝产10头~12头,*头8对左右。耐寒、耐粗饲,但增重较慢,板油多,屠宰率[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即宰后胴体重量和畜禽活重(空腹24h)的比率。]较低,一般60%~70%。代表品种有东北**,西北的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和沂蒙黑猪等。
(2)华南型。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表现为“矮、短、宽、圆、肥”的外部特征,腹大下垂。头相对较短宽,嘴短、耳小,毛多为黑白花[黑白花,花岗岩的一种。]。母猪性成熟早,但繁殖性能稍差,窝产8头~9头。耐热,早熟易肥,皮薄肉嫩,属脂肪型猪种,屠宰率75%。代表品种有蓝塘猪、陆川猪、香猪、五指**、粤东黑猪、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
(3)华中型。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体型较大,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母猪产仔数10头~12头,*头6对~7对。生长较快,经济成熟较早,肉质细嫩,屠宰率70%左右。本类型猪较多,代表品种有浙江金华猪、大花白猪、宁乡猪、皖浙花猪、武夷黑猪、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
(4)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耳大下垂。性成熟早,繁殖率[繁殖率reproductive rate,reproductionrate亦称再生产率。]高。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头8对以上,经济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在70%左右。代表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姜曲猪,安徽的圩猪、虹桥猪等。
(5)西南型。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头大,腿粗短,毛以全黑或“六白”为主,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繁殖率中等,窝产仔数8头~10头,*头5对~6对。肥育能力强,屠宰率65%~79%,多属肉脂兼用型。代表品种有荣昌猪、内**、成华猪、乌金猪和雅南猪等。
(6)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体型小,似野猪,头狭长呈锥形,腹小而紧收,臀倾斜。毛为全黑或黑白花。繁殖率低,*头5对居多,窝产仔5头~6头,哺育率不高。成年体重小,属晚熟品种。肉味醇香,但屠宰率较低,仅65%左右。代表品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
如何辨别猪种的好坏?
肉质:
地方猪种虽然脂肪多、瘦肉少,但肉质明显优于外国猪种。国外一些改良选育的瘦肉型品种,PSE肉(即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渗出的劣质肉)发生率高,地方猪种肉质优良,肌肉嫩而多汁,肌纤维较细,密度较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肌纤维间充满脂肪颗粒,烹调时能产生特殊的香味。
适应性: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地方猪种具有良好的抗寒、耐热、抗病、耐低营养和适应粗纤维饲料的能力。
生长速度:
在生长速度上,外国猪种明显高于本地猪种。在生长肥育期内,地方猪种如**、金华猪、太湖猪平均日增重453克,外国猪种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原产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杜洛克[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统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约克夏梗(约瑟爹利,Yorkshire Terrier),是小型的玩赏犬的一种。]猪平均日增重667克。外国猪种180日龄可达90公斤以上,而地方猪种达90公斤则远远超过180日龄。
饲料利用率:
地方猪种**、金华猪、太湖猪平均料肉比为3.5:1,外国猪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的平均料肉比为3:1。外国猪种的饲料利用率高,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瘦肉率[瘦肉率就是指猪含有的瘦肉量,瘦肉在整个中所占的比率。]:
外国猪种的胴体瘦肉率高于地方猪种,外国猪种体重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达55%以上,我国地方脂肪型猪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在45%以下。
以上是关于“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如何辨别猪种的好坏?”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养殖人员一些帮助,其实在选择猪种的时候我们也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的去选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