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场规模化,猪只的饲养密度也相对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提升也相对较大,常见的是猪皮肤[皮肤,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之一,阻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份,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病。以下为大家带来一些猪只常见的皮肤病的症状、病因以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皮肤病有哪些?怎么治?
猪皮肤病有哪些?怎么治?
一、坏死[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杆菌病
是由一种坏死杆菌经损伤皮肤和粘膜(口腔)侵染的人畜共患病。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和架子猪,其特征为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多发于体侧、四肢和头部,看上去外部病灶虽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灶内组织腐烂,积有大量灰棕色恶臭的液体,后皮肤溃烂。有的病猪发生耳和尾干性坏死,后脱落。内脏出现转移性坏死灶和继发感染时,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发烧、少食或拒食,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
防治:先将痂皮刮除,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水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
二、猪痘由猪痘**引起
由猪血虱、蚊、蝇等传播,多发于4~6周龄[周龄,是汉语词汇,读音zhōu líng,解释为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仔猪及断奶仔猪。病猪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分泌物。痘病先发于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继而发展成水泡,破溃后形成结痂,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大多数痂皮在感染3周后脱落。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灭虱、蚤、蚊、蝇等。对新购猪,要先隔离饲养1~2周,防止引入传染病。对病猪隔离治疗,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后涂碘**。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垫草要焚烧。
三、锌缺乏症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缺锌,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均会干扰锌的吸收,导致皮肤角化不全。多见于7~16周龄仔猪的四肢、脸部、颈项、臀部和尾巴,且常呈两侧对称分布,很少群发,病死率低。病变部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为丘疹,随后表皮增厚到5~7毫米,形成皱褶、裂隙与鳞屑。本病无痒。
防治:调整日粮结构,适当补锌(硫酸锌、碳酸锌、**锌等),一般仔猪补锌浓度为40~45毫克/公斤,母猪100毫克/公斤。
四、猪虱与蚤
猪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病猪瘙痒,到处摩擦,引起红疹、化脓性皮炎、脱毛脱皮等,严重感染时造成猪贫血。猪虱还是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寄生在猪身上的蚤是一种人蚤,常寄生于在污秽环境中饲养的猪身上。
防治:
(1)1%高锰酸钾水冲洗,3%来苏儿喷洒猪体虱、蚤寄生部位,但要谨防感冒。
(2)取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经清油煎熬,晾凉后涂擦患部。
五、猪疥癣
是猪皮肤病中普遍和严重的一种,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猪体增重,还可造成猪的应激反应。患猪剧痒,摩擦,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脱毛、结痂,并常在猪眼周、颊部、耳根、背部、体侧和股内侧皮肤肥厚处,形成皱褶和龟裂。
防治:
(1)伊维菌素,按0.3毫克/公斤体重肌注。
(2)**左咪唑片,按8毫克/公斤体重内服。(3)1%-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10天后重复一次。
六、猪渗出性皮炎(猪油皮病)
常发于1周龄到6周龄的幼猪。由于仔猪间打架咬伤,粗糙地面及墙壁的摩擦,患疥癣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猪渗出性皮炎。病初在*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毫米大小的微**水泡,迅速破裂,渗出清朗的浆液或粘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皮肤变得湿粘,呈油脂状,干燥后形成龟裂硬层,或呈带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在1~2天内蔓延至全身表皮。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严重病例可在4~6天死亡。育成猪或母猪也可发生,但病变较轻,无全身症状。
防治:发病早期以异恶唑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以上就是常见的猪皮肤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当猪只患皮肤病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分析是何原因引起的猪皮肤病的发生,这样才能针对治疗,并且能够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那么猪皮肤病有哪些?怎么治?就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