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模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三元杂交的缺点是需要饲养3个纯种(系),不能利用父本**优势。(3)四元杂交四元杂交又称双杂交。用4个品种(系)分别两两杂交,获得**父本和母本,再杂交获得四元杂交的商品肉猪(图4)。如采用汉普夏(或皮特兰)与杜洛克生产的**公猪,配约克夏与长白的**母猪,生产四元商品肉猪。

二元杂交 是用1个外来瘦肉型品种做父本与1个地方良种母猪杂交称二元杂交,所生产的后代称为二元杂交猪(图15)。二元杂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获得最大的个体**优势,是我国养猪生产应用最多的一种杂交方法。

长大或大长 以长白猪和大白猪经过一次杂交,后代不作种用,公母猪全部作商品猪出售。这种杂交方式有一定的杂交优势,生产水平也较高,但由于父本和母本都是纯种,不仅**价格高,而且难于饲养。

养猪的怎么生产(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元杂交又称简单经济杂交 是利用两个不同品种的公、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一代猪全部用来育肥。这就是目前养猪生产中推广的“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肥猪杂交一代化”,是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一种杂交方式。

槐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的特种野猪早熟易肥,肉质好,适合生产*猪,是生产高档*猪的最佳组合。以含野猪血统56%的育肥野猪肉质最佳,适宜屠宰体重65~75千克。槐猪的市场开发较好,目前,槐猪在产地有良好的消费群体,猪肉价格较高,养猪生产者也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常见的生产模式有以下几种:猪—鱼综合饲养:用饲料养猪,猪粪喂鱼,可节省鱼的饵料成本,提高鱼的产量,起到互补作用,从而发挥综合效益。

养猪生产分为几个阶段

1、是将育肥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保育、育成、育肥四阶段。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需要、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2、引种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饲养到一定天龄达到标准即参配,配后妊娠期,妊娠114天左右分娩,分娩后3-4周断奶,断奶后母猪1周左右复配进入下一个循环,仔猪转保进入保育期,然后就是生长育肥,220斤左右就出栏。

3、- 三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育肥期。这种工艺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维修费用较低。- 四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仔猪保育期 → 育肥期。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

4、*猪是指初生至断*阶段的仔猪,但由于*猪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常出现环境应激、营养应激、免疫**发育不成熟等多重应激,造成其多病,死亡率高达10%~20%。仔猪是指初生至70日龄的小幼猪。

5、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选择合适的场址。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

养猪生产的意义何在,养猪需要注意些什么

1、提供肉食 猪肉作为人类的主要肉类食品,全世界的猪肉产量,在各类肉类产量中排位第一,约占总产量的38%-40%。提供肥料 猪粪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许多养猪户在养猪的同时还有养殖一些农作物的,可以将猪粪有效的利用起来,作肥料使用。

2、养猪生产的意义何在 提供肉食:猪肉是全球消费的主要肉类之一,全球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38%-40%,位居各类肉类之首。 提供肥料:猪粪富含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养猪户在养猪的同时,可将猪粪作为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3、猪排泄物的处理和防疫:猪粪便的的处理一定要及时,不论是修建沼气还是充当肥料,猪粪便的的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可能会造成细菌传染等问题。

4、经济效益较好 在农村建设养猪场的设备虽然不如工厂化养猪场,但是它注重实用性,而且在农村养殖猪需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低,如果经营得当,那么经济效益会较好,也适合目前农村经济水平和管理水平。

5、农户养猪-定要实行自繁自养,否则会造成疾病交叉传播。如果迫不得已需外购苗猪,要选择管理正规的规模猪场,并且购回后及时补注相关**。-般以3OO头母猪以下规模比较适合,这样易于管理,猪粪易于就地农田消化,同时更可以回避-定的_场风险。ニ、品种问题。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

6、首先,不得不说养猪其实是门技术活,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养好猪的,一般我们需要建设猪圈,猪圈的话,需要注意要通风,要干燥,地面最好选择水泥地,那样便于清理,猪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有哪几种?

图19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247226(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

常见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包括:- 三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育肥期。这种工艺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维修费用较低。- 四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仔猪保育期 → 育肥期。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

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涵盖空怀及妊娠期、泌*期和育肥期。这种工艺流程较为简单,转群次数较少,猪舍类型也较少,因此在维护方面可以节约成本。例如,在分娩哺*期,可以采取更优越的环境控制措施,以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提高存活率,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工厂化猪场管理工艺需要有较高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组织技能,在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幼猪保育、生长肥育等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母猪的配种、分娩哺*和幼猪保育这三个环节。 (1)配种母猪 工厂化养猪要求全年保持均衡配种和产仔,按计划常年成批生产,保证每周有一定数量的母猪**配种。

确定工艺参数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表32列出了一个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

养猪生产模式有哪几种?

1、集约化饲养 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最早的形式是用皮带或锁链把母猪固定在指定地点,现在采用母猪产床,也叫母猪产仔栏,一般设有仔猪保温设备。它的主要特点是,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采用的技术和设施先进,可节约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2、常见的生产模式有以下几种:(1)猪—鱼综合饲养:用饲料养猪,猪粪喂鱼,可节省鱼的饵料成本,提高鱼的产量,起到互补作用,从而发挥综合效益。

3、在育种体系中,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养猪模式。生猪的承包生产模式、自养模式和专业合作模式,我们在养殖时要因地制宜,结合自己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养殖模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这三种模式。专业合作模式 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和肥育猪养殖体系。

如何确定养猪生产工艺?

1、确定饲养模式确定养猪的生产模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猪场的性质、规模、养猪技术水平等。例如,养殖规模小,采用定位饲养投资高,栏位利用率低,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样是集约化饲养,可以采用公猪与待配母猪同舍饲养,也可以采用分舍饲养;母猪可以定位饲养,也可以小群饲养。

2、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涵盖空怀及妊娠期、泌*期和育肥期。这种工艺流程较为简单,转群次数较少,猪舍类型也较少,因此在维护方面可以节约成本。例如,在分娩哺*期,可以采取更优越的环境控制措施,以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提高存活率,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3、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即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三阶段饲养两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

4、常见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包括:- 三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育肥期。这种工艺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维修费用较低。- 四段饲养工艺:空怀及妊娠期 → 泌*期 → 仔猪保育期 → 育肥期。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

5、图19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247226(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

关于本次养猪的怎么生产和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