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养猪[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模式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投入的精力多,粪便排泄污染环境等等。为了发展环保养猪的模式,发酵[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床养猪这一模式应运而生,那么发酵床养猪怎么养的呢?怎样提高发酵床养猪的成功率[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呢?
发酵床养猪怎么养?
发酵床养猪法另一个叫法是干式无臭养猪法,就是通过有机垫料[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秸秆,干生牛粪等,占 90% ,其他 10% 是土和少量的粗盐。]建成一个发酵床,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分解,所以无臭味,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所需的水只要满足猪只饮用就行了,所以又叫干式无臭养猪法。
怎样提高发酵床养猪成功率?
1、选址要求
由于猪饲养要求饲料和饮水洁净新鲜,对圈舍[圈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 juànshè,释义为养牲畜、兽类的棚、舍。]要求干燥通风,低洼潮湿和空气污浊的环境容易导致寄生虫病和蹄病。所以圈舍尽量选择干燥平坦背风向阳,土壤透气透水的沙土壤地好。如果圈舍周围地势较低的话,可将地面处理成有漏缝地板的“吊脚楼”,下面留10-20cm空间避免多余水分浸泡垫料,同时也避免周围。
2、垫料准备:养猪发酵床垫料层厚度一般略低于猪圈发酵床厚度,按40-50公分计算,垫料来源可以采用单独使用锯末[锯末,是指在进行木材加工时因为切割而从树木上散落下来的树木本身的沫状木屑。]或者锯末、稻壳、秸秆相结合的方式。
3、菌种准备
用量:发酵助剂1公斤,可以铺建10-12平方的猪圈。单个圈舍面积不能过小,建议40-50平方为宜,养殖密度不能过高,建议每只猪占2平方左右。
稀释:发酵助剂必须与米糠[米糠(现行国家标准米糠)主要是由果皮、种皮、外胚*、糊粉层和胚加工制成的,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会混进少量的稻壳和一定量的灰尘和微生物,所以只能用于饲料,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或玉米粉[玉米面没有等级之分,只有粗细之别。]),按菌剂:米糠(或玉米粉)=1:5以上的比例均匀混和稀释(新鲜米糠的营养效果优于陈旧米糠)。
4、发酵床铺建
将稀释后的菌种与备好的垫料混合,为达到均匀效果也可采用多级稀释的办法;也可以先将谷壳锯末混合物垫底层10公分左右,开始均匀撒入米糠稀释的菌料均匀覆盖,再铺上10公分稻壳锯末的混合料,按上面操作再撒入稀释的菌种混合料直至达到40-50CM厚垫层。有条件的可适当喷撒红糖水(可按70㎡/公斤备用)到米糠菌剂混和物中。
5、发酵节奏与温度控制
发酵时,用手伸入10公分以下的内层,可感到有热度,即是发酵床工作所致,并伴有酒精和泥土的清香味。圈舍发酵节奏与温度可人为控制,要快速升温与发酵,可采取如下一种或几种综合措施:增加发酵助剂用量、预先加红糖水活化发酵菌剂、多添加新鲜米糠或尿素水等营养物、增加锯末层厚度、增加翻倒次数并打孔通气、适当调高锯末混和物含水量(但混和物水分不能超过70%,否则会因**菌发酵分解而产生臭味,与除臭目的背道而驰)等等。调低温度可采用相反措施。内部温度一般不要超过50℃,核心发酵层不超过60℃,表面温度25-30℃以下。
6、发酵状态
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物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此时,如需用肥或作粗饲料,可部分清运出舍,不用也可长年不清。
相信养猪的朋友们对于“发酵床养猪怎么养?怎样提高发酵床养猪成功率?”已经了解了吧,你还在用传统方法养猪吗?不如换一种方式,尝试一下发酵床养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