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细胞有丝**活跃而致组织或**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性肠炎[肠炎是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的一种胃肠道综合性疾病。此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有时断奶2月龄的仔猪及**也可感染发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猪增生性肠炎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猪增生性肠炎治疗方法。

猪增生性肠炎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严重病例主要见于断奶猪和生长肥育猪,具有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表现,呈急性出血性贫血经过;病程稍长者可排出黑色油样稀粪,后期转为**。有时突然死亡的猪只[猪只,词语,读zhū zhī, 猪的总称。]仅见外表苍白,粪便无异常。多数猪只感染后症状轻微或仅有轻度腹泻。在断*后至育肥阶段,常见食欲不振[定义食欲不振是指进食的**降低。],生长发育**。当病猪肠黏膜发炎或坏死而发展为广泛性回肠炎或坏死性结肠炎时,可呈现持续性腹泻,生长迟缓,皮肤苍白。病猪一般在发病后4-6周康复,仍可长到屠宰时应有的标准体重,但饲料报酬率下降,饲养成本大大增加,平均日增重减少了6%-20%。

  诊断要点

猪增生性肠炎症状,猪增生性肠炎方法

  本病的潜伏期为2--3周,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无论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比较正常。

  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月龄—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2.慢性型:较为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沉郁或昏睡;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6周可康复。

  3.亚临床型: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猪增生性肠炎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

  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制剂,例如泰妙菌素[菌素别名:多粘菌素E,Polymyxin E英文名称:Colistin说 明:片剂:每片50万单位;100万单位;300万单位。]、泰万菌素、替米考星和沃尼秒林。泰勒菌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硫粘菌素均有一定疗效。

  1.发病猪群

  混饲每1000kg饲料泰妙菌素150g(或替米考星400g)+强力霉素150g,后备母猪配种前每月投用,连用7-10天;生产母猪产前产后各连用7天;断奶仔猪更换饲料时连用7-14天可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

  2.发病猪只

  肌内注射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或替米考星,每1kg体重10mg,每天2次,连用2-3天。替米考星注射液应慎用,其毒性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而导致呼吸加快、呕吐和惊厥。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提高猪体抵抗力,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2.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配方为食盐350克、小苏打250克、氯化钾150克、白糖2千克、常用水100千克),以利于增加机体的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3.针对发病猪隔离治疗。

  4.经过药物治疗后,对少数机体瘦弱、贫血、食量少的猪只,分别每头1次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注射液4——5毫升,对增加食欲,恢复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猪群疫情一般可得以迅速控制并平息。猪群中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猪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的猪95%以上可以康复。

  以上就是猪增生性肠炎症状,猪增生性肠炎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养殖户能加强检疫,避免从猪增生性肠炎阳性猪场引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因素的应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降低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生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