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的过程中,临产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随着分娩[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时间的到来,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因此,在实际的生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注意掌握母猪的一些产前[产前指的是孕妇妊娠后期至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征兆,以便于提前做好准备。以下就对母猪产前征兆简单的给大家做个介绍。
母猪产前征兆
母猪的妊娠期大约为110-120天,平均114天。母猪临产前的征兆有很多,随着胎儿的发育成熟,妊娠母猪在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房[*房位于哺*动物躯干的上腹部,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特指人类女性的*房。]膨大,产道松弛,*户红肿,行动异常这都是准备分娩的表现。
一是分娩前两周,*房从后面向前逐渐膨大,*房基部与腹部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限;
二是分娩前一周*头呈“八”型向两侧分开;
三是分娩前4-5天*房显着膨大,呈潮红色发亮,后一对*房用手挤压有少量清亮*汁流出;
四是分娩前3天,母猪起卧行动稳重谨慎,*头可分泌*汁,手摸*头有热感;
五是分娩前1天,挤出的*汁较浓稠,呈**,母猪*门肿大,松弛、呈红紫色,并有粘液从*门流出;
六是分娩前6-10小时,母猪卧立不安、外*肿胀变红、衔草做窝;
七是分娩前1-2小时,母猪极度不安、呼吸急促、来回走动、频繁排尿、*门中有浅**粘液流出,当母猪躺卧、四肢伸直、阵缩时间越来越短、羊水流出,头小猪即可产出。
母猪产前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母猪临产赶入母猪产床,产前3~5天将母猪赶入高培分娩床,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避免临产时更换饲养场地造成胎儿窒息死亡,但也不要过早将母猪赶入高培产仔床,以免污染养猪设备。注意啥驱除体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注意观察在母猪产前1周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的动态,加强管护\糟喂豆饼麸皮汤。
如果母猪膘情较差,*房干瘪,则尤其应加喂豆饼等蛋白质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进行催*,以防渣,防止母猪提前产子而无人接产等若发现母猪身上有寄生虫,可用2%的敌百虫溶液喷雾,以免母猪将寄生虫传染给子猪,母猪分娩前注意事项如下:
驱除体外寄生虫
若发现母猪身上有寄生虫,可用2%的敌百虫溶液喷雾,以免母猪将寄生虫传染给子猪。
更换饲料、增减饲料
如果怀孕母猪膘情好、*房膨大明显,应从产前1周开始逐渐减少喂料量,产前1~2天减至正常喂料量的1/2,尤其应减粗饲料、糟渣类饲料等大容积饲料的喂量,以免**胎儿或使母猪发生便秘,从而影响分娩。发现母猪有临产症状要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如果母猪膘情较差、*房干瘪,则应增加喂料量,尤其应加喂豆饼等蛋白质饲料进行催*,以防母猪产后无*。
适量运动
母猪产前1周应停止远距离运动,可让其在猪舍附近或运动场上自由活动,避免因剧烈运动引起流产或死胎。
赶入产房产前3~5天将母猪赶入产房
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避免临产时更换饲养场地造成胎儿窒息死亡,但也不要过早将母猪赶入产房,以免污染产房。
注意观察在母猪产前1周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的动态,加强管护,防止母猪提前产子而无人接产等。
准确计算预产期猪的妊娠期为114天,要计算好预产期,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临产前5~7天应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到产前2~3天进一步减少30%~50%,避免产后初几天泌*量过多或*汁过浓引起仔猪下痢或母猪发生*房炎。并调配容积较大而带轻泻性饲料,可防止便秘。小麦麸为轻泻性饲料,可代替原饲料的一半。分娩前10~12小时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分娩当天母猪可喂0.9~1.4千克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克、食盐25克、水2千克),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产后4~6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2~2/3,产后7天喂给哺*期日粮,并尽可能让母猪多吃。保证供应清洁饮水。
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分娩前1周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提前产仔而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在临产前5~7天将母猪迁入产房,使其熟悉和适应新环境。产前清洗母猪*房、*部,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
临产前应在圈内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母猪产仔后立即更换垫草,清除污物,保持垫草和圈舍的干燥清洁。冬季要做好保温,避免母猪感冒。保持母猪*房和*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保持产房安静,让母猪休息,尽快恢复体力,有利于母猪哺*。要注意对产后母猪的观察,如有异常及时请兽医诊治。
准确掌握母猪分娩时间,有助于做好接产准备工作和临场接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通过以上对母猪产前征兆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大家了解了一些母猪分娩生产临产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更好的做好母猪饲养与猪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