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被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它是由一种气囊膜核糖核酸**引起的,该病可导致母猪流产,出现死胎、木乃伊胎,产下弱仔等,对养猪[大规模的养猪,容易滋生很多病菌,本着有利于防疫卫生的原则,猪场应选在离居民或集镇1公里以上、地势高、开阔平坦的地方。]的影响非常大。近些年,由于**、兽药等滥用,蓝耳病成为猪常见和高发性传染病。因此,了解猪蓝耳病的发病症状与预防、治疗措施对于养猪户来说十分必要。

养殖户如何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治疗工作

  一、临床症状

养殖户如何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工作(图)

  本病症状在不同感染猪群中有很大差异,潜伏期各不一致。病程常为3~4周,长的6~12周。感染猪群早期类似流行**冒,发热嗜睡,少食神差,咳嗽,皮肤发痒,呼吸困难等,数日后个别猪耳朵、外*、腹下及口鼻呈青紫色,故又称蓝耳症。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仔。1周内的新生仔猪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在25%以上,**推迟,受精率下降50%。公猪**品质下降,**数少,活力低。哺*仔猪张口呼吸,流涕咳嗽,不安侧卧四肢划动,时有呕吐,腹泻消瘦,关节发炎等,死亡率达60%。

  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对病猪剖检,肉眼主要见猪肺出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syndrome)可能系**感染和/或吸入某些化学性物质引起原发性肺损害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损伤。]、淤血,以及以心叶、尖叶为主的灶性暗红色实变;扁桃体出血、化脓;脑出血、淤血、软化灶及胶胨样物质渗出;可见心衰、心肌出血、坏死;脾、淋巴结新鲜或陈旧性出血、梗死;肾表面和切面部分可见出血斑点肾表面凹凸不平;部分猪肝可见黄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灶肠出血等。临床上容易引起其它病原体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理变化更加严重。

  三、预防与治疗

  预防

  1、**预防:建议45千克的后备母猪使用弱**;生产母猪于产后6天、配种后60天接种灭活苗;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流向2ml/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2、 注意圈舍及猪舍环境清洁、消毒。

  治疗

  可选用紫锥败毒针,每1kg体重0.3ml,连用3~5天;治疗病猪时,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根据不同继发感染病症对症下药,对病猪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