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现有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450头,外三元养殖模式,近一个月了腹泻不断,早的2日龄就开始拉稀,晚的20日龄拉稀,7日龄以下的拉稀基本上的死亡,7日龄以上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占到60%,不死的猪也掉膘严重,断奶后生长速度缓慢,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死亡,发病率近80%,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磺胺类,粘杆菌素等抗生素无效,也用了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故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具有抗**、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转移因子,口服补液盐等也是无效,刚开始拉稀的小猪小肠也返饲了临产母猪,可经过返饲的母猪现在产的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还是拉稀,老板感到**为力。

猪场产房仔猪腹泻的防控经验

  产床上的拉稀的小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腹股沟淋巴结发黑肿大,腹部有针尖状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后部奶头发紫。一般3天左右脱水死亡,粪便淡**,*白色,有的呈水样,有的呈糊状。

猪场产房仔猪腹泻的防控经验

  解剖结果:在肾脏,膀胱等**没有看到出血点,肺脏,心脏都比较正常,病变主要在肠道,肠内有*糜状粪便,肠壁变薄,透明,肠壁部分充血,肠绒毛萎缩。

  诊断为产房仔猪腹泻综合征。

  一、治疗方案:

  (一)用死亡小猪的小肠继续返饲临产前20天以上的母猪3-4次,中间相隔3天一次,

  (二)母猪产前20天每吨饲料加入治嗽静1kg+并可清1kg+肠泰1kg。

  二、结果:

  一个月后来猪场老板来电话说,再产的仔猪没有拉稀的了。

  三、分析:

  产房仔猪腹泻综合征已经在全国流行3年多了,现在已经趋于稳定,多呈散发,个别猪场发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定是何病原,有的分离出流行性腹泻**,有的分离出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胃肠炎[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有的分离出猪瘟、伪狂犬,有的分离出脊**、博卡**。仔猪迅速脱水死亡,7天以下的仔猪基本上死亡率为,7天以上的小猪虽然死亡率没有,但幸存下来的猪长势缓慢,拉稀后猪瘟母源抗体下降,断奶后易发猪瘟,呼吸道疾病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没有可靠的**,有的猪场做了2次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仍然没有预防效果。但普遍认为:**群的稳定决定该疾病流行的严重程度。一是**群蓝耳病的稳定,二是**群免疫力水平的稳定。

  很多猪场针对该病也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如早期断奶、返饲、干扰素、补液等,但各场的反映效果不是一样,有的认为有效,有的认为无效。我认为是各场存在的病原不一样,有的猪场有猪瘟,伪狂犬的存在,有的猪场是蓝耳病、圆环**不稳定等等造成的。

  从该场临床症状和解剖特点来看,猪瘟、伪狂犬不存在,但蓝耳病是相当的不稳定,仔猪腹部有出血点,后部奶头发紫,给该病的控制增加了难度,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从母猪控制,产前20天用治嗽静稳定蓝耳病,用中药并可清提高母猪抵抗力、抗**,用肠泰减少母猪胃肠道内的病原含量,同时用发病早期的小猪的小肠给临产前的母猪返饲,让母猪早期感染产生抗体,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得到保护,达到控制该病的发生。

  该方案在很多猪场使用后效果很好,使用后即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很多场返饲处理后2个月此病又复发,这是因为返饲产生的抗体保护期短或者猪群内存在其他病原,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群保健、增强猪群体质十分重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