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压死[压死是**胸腹部所造成的窒息死亡。]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在养猪厂里,仔猪被压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故之一,尤其是仔猪高频率压死的夏季,那么我们又该采取何种相应对策,能够降低其发生频率呢?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一、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奶水不足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如果母*充足,仔猪吃饱后会在产床[具备坐卧两用,可做自然分娩、剖腹产、妇科检查等手术。]上或保温箱[保温箱即外卖送餐时使用的具有保温性能的箱包。]休息,减少走动;反之奶水不足的话,仔猪频繁拱奶,频繁从保温箱进出,同时母猪因拱奶或咬奶狂躁,起立、躺下,压死小猪概率增大。
a.在母猪产仔前后一旦观察到其发生*房炎、发热、食欲不振等情况,应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重要的是利用应对措施,确保母猪能够泌*。
b.从产仔前2d开始,使母猪能够饮到水,才能保证奶水质量。
C.对于奶水不足的母猪,可以尝试使用用黄豆、红糖鸡蛋、或生*奶片(奶多多)促进母猪泌*
预防母猪压死小猪小技巧
1、限位栏设计科学:限位设计,防止仔猪被压死,便于对母猪和仔猪的管理;母猪后部限位设计,使母猪小便时准确定位;
2、使用产子箱:害怕压死小猪,沿三面圈墙离地20--25厘米,离墙15厘米固定1寸粗钢管即可。一般冬季小猪吃完奶就入窝了压不着,夏季容易压死。不论什么季节,小猪窝、产床上的产子箱,你在窝(箱)里吊一个25W的灯泡,往里赶几次,小猪看到灯光就自觉进去了,点三天就可以,这一问题就解决了。
3、保温箱(可能会和产子箱功能部分重合):把保温箱拿到猪圈走廊上,仔猪吃完奶以后就会到保温箱里,母猪就压不到了。
4、定期喂奶:放到小窝里面,铺上电热板和暖灯,定期吃奶。
5、改善母猪体质:母猪不能太肥或者太胖,在饲养阶段控制母猪镖情,在小猪被压尖叫的时候母猪可以翻身。
6、环境: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能防止活物积存和细菌的繁殖,减少仔猪疫病。
二、仔猪护理不当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1.晚上无人值守,容易压死;
2.初生仔猪虚弱,行动不便;
3.仔猪趋母性强。
a.注意看护母猪产仔,将压死计入员工绩效;
b.制订计划,使产仔同步化;
c.仔猪吃好初*,迅速恢**力,**仔猪进出保温箱。
三、母猪产后行为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1.仔猪压**大部分在出生后的4d内,母猪在这一时期烦燥不安,一天之中反复站起来、坐下去,仔猪被压死的风险提高;
2.同时死亡高峰期是在在给母猪喂食后5min左右和母猪排泄起卧[起卧,读作qǐ wò,汉语词语,是指起床与就寝。]时间段;
3.母猪产后疲劳,起卧不方便。
a.至少在产仔前1周将待产母猪转入产仔舍。母猪较早地熟悉环境,产仔时心情能够得到安稳;
b.确保产仔舍内的安静。尽量给母猪创造一个能够使其心情平稳、可安心产仔的安静环境;
c.给母猪配备能够在躺着睡觉时也能饮到水的饮水器;
d.改善母猪的健康、增强其体质,掌握母猪排泄规律,在母猪起卧时要多观察,有效防止仔猪被压死;
e.做好3日龄内仔猪的**,让仔猪养成进保温箱的习惯。
四、温度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1.保温箱温度过低,仔猪紧挨母猪睡觉,压死机率增大;
2.产房温度过高,母猪频繁起卧,喝水,压死机率增大,同时产奶量下降。
a.确保向仔猪睡床/保温箱提供舒适的温度,初生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2~35℃;
b.保持正确的室温,尽量确保室温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16~20℃)内;
C.产仔时,在母猪后躯放置保温材料,如毛巾、稻草,挂保温灯等,会起到暖和和干燥仔猪的功效,恢复其活动能力,减少仔猪压死。
五、设备设施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1.产床空间与母猪体型不匹配,仔猪活动空间小;
2.无防压装置;
3.地面太滑,母猪易摔倒。
a.合理设置母猪分娩栏的宽度和长度;
b.可以考虑产床设计时,母猪躺卧的地方与仔猪的哺*地方设置一个约5cm高度差;
c.安装和利用猪放压死的设备;定期检查,保证其运转正常;
d.保持产床地面干燥,谨防滑倒。
六、母猪健康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太胖的母猪会行动不便,母猪肢蹄问题导致母猪行动障碍,无法小心起卧,仔猪压死几率增大。
a.及时调整饲喂程序,控制母猪膘情。
b.关注母猪肢蹄健康问题,及时治疗,预防母猪哺*期缺钙。
七、母猪本能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有的母猪能够迅速察觉,并迅速起身;而有的母猪反应迟钝、对腹下仔猪的呼叫浑然不知,仔猪易压死。这在母猪咬死仔猪上也是有提现的。
a.产房派人值守,以防压死事件发生;
b.标记会压死仔猪的母猪,在后期生产后着重重视这个问题。
八、母猪体型
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过肥的母猪灵活性较差,在局限的产床环境中,仔猪压死机率也比平时大。
a.在选择母猪时注重母猪体型;
b.产床设计时,争对母猪体型设置合适的产床。
以上这些有帮助到您吗?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huobao1866tv,或在网页底部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
关注后您也可在公众号留言想要了解的信息。